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吗( 四 )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吗

文章插图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吗

文章插图
(印度工地的女性 , 经常她们需要养活不工作的丈夫而做一些男人必须从事的体力活,这就是极端男权社会的现象)
在轻度男权社会的中国不同于极端男权社会的印度,并没有出现女性完全依附于男性以至于巨额嫁妆的社会现象的出现,相反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是巨额彩礼现象 , 因为我们不是那种极端的男权社会 , 在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形下 , 底层女性的竞争就风平浪静了(印度的男女比例失衡比中国还要严重) 。同时我国最底层的“剩男”好歹还是有一点追求的 , 那些印度最穷的“贱民”基本就自暴自弃了(参见印度的恶性强奸事件) 。这真得要感谢当年的土改和破四旧,彻彻底底的把封建土壤砸的粉碎 。讲道理的说,要没有彻底的土改,中国就是一个大号的印度,别谈什么女性的权益 , 就连一夫一妻制这种现代文明标准的制度,民国那群老爷们还没能力弄呢 。印度农村就是一个封建社会么,完全就把女人当物品了 。诚然,我国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中,诸如“妇女能顶半边天”“不爱红装爱武装” , 确实抹杀了男女性别差异 , 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几千年的封建大山能在短短几年内铲的一干二净绝对是功德无量 。我在之前写高考的文章里说过,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国大学男女比例一比一,至今在东亚三国中,中国适龄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最高,看看日本韩国电视剧里面那些受气的小媳妇吧,可以稍微感受一下传统儒教文化中“夫为妻纲”是一种什么概念 。
说了这么多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感觉文章就这么结束略有点不完整 。再说点令人憧憬的美好的东西吧 。
在男女婚姻中 , 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爱情的因素 。单纯的把“配得上”、“配不上”拎出来翻来覆去的说,忽略了“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而单纯的把男男女女们进行物化的考量(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相貌身材) 。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 , 心理学的解释是一种“恋爱拼图”的契合 , 文艺点说就是这把钥匙正好能打开你心里的那个锁 。在这其中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并不占据决定性因素,而两个人的人格、性格,大脑中的多巴胺成为了伟大爱情最主要的造就者 。
然而现实就是这样 , 相当多 的男男女女直接跳过“爱情”这一环节就直奔“亲情”这一层面了,随说认为婚姻的普遍基础是爱情也确实理想化了一些,但是不容忽视爱情这一种伟大力量确实普遍存在并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选择 。至于“爱上”的那个人“配不配上”你,这个标准就更复杂了,这要考量你脑中的多巴胺和电流了 。就比如幽默风趣在你的恋爱拼图里占多少比重 , 六块腹肌占多少比重,多喝热水占多少比重,因人而异 。
心理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意思是对方可能并不是很美,并不是很有钱,并不是很迷人,并不是很有魅力,但是我就是爱Ta 。心理学家John Welwood认为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当它来临的时候 , 我们能感受到内心里曾经坚硬冰封的地方,都变得柔软 。无条件的爱,就是当我们爱一个人,我们爱的是这个人的本来样子(本质) (Davenport, 2013),或者说,我们的爱Ta,只因为Ta是Ta 。
对于爱情的产生机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都在种种理论的前沿进行着不同的诠释,其实就像我在讲同情心的文章中写的那样 , 人类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感情,是超越金钱、阶级、社会、种族、国家而存在的 。这些美好的感情,不但是推动我们个人奋斗的动力,也在推动着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