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东西问|贾玺增:时尚“中国风”如何影响西方服装发展史?( 二 )


为什么会想象中国?其原因在于欧洲与中国之间存在着遥远的空间距离和巨大的风俗差异 , 这些内容所反映的中国往往得之于传闻 , 或仅仅是设计者的想象 。 因此 , 18世纪风行欧洲的“中国风”常常有糅合、拼凑乃至编造的痕迹 。 确切地讲 , “中国风”既不完全是纯粹的中国趣味 , 也不是绝对的欧洲传统 , 它混用各种创作元素 , 糅合了东西方的特质 , 甚至模糊了东西方之间文化与艺术分类的边界 , 是东西文化交流碰撞出的产物 。
这股“中国风”也有“中国热”之义 。 在洛可可时代 , 最时髦的法国人都以模仿中国生活方式为荣 , 不懂中国礼节的人会自觉羞愧 。 这导致欧洲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激增 。 18世纪三四十年代 , 欧洲每年对中国丝绸进口量多达7.5万余匹 。 利益驱动下 , 许多欧洲本土丝绸厂家会将龙、凤、花鸟等中国传统图案绘制在丝绸产品上 , 并注明“中国制造”以仿冒中国原装进口 。
18世纪晚期 ,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流行 , 具有端庄、雅致的时代特征 。 其简化手法和现代新材料的运用摒弃了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繁琐装饰 , 加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所带来的生活节奏的提速 , 以及一波一波深入中国的欧洲人发现现实中的中国和梦想中的国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 “中国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
时尚序幕再次为“东方主义”开启
“中国风”是如何影响现代西方服装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当代西方高级时装的?这要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说起 。
当时欧美游客、商贾在中国的游历、贸易和八国联军的劫掠使中国艺术品和服饰大量流入西方 。 1935年 , 第一次中国艺术品国际展览在伦敦举行 , 标志着欧洲对中国艺术的认识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这使得欧洲设计师们可以直接与中国艺术对话 。
在东方风格和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 , 嘉柏丽尔·香奈儿、克里斯汀·迪奥、伊尔莎·斯奇培尔莉等知名时装设计师都曾将廓形、图案、面料、工艺等中国元素运用到时装设计中 。 例如 , 法国设计师香奈儿女士在1930年将一件龙袍改造为现代女夹克 , 1956年设计了一件白色书法印花长裙;法国女设计师斯奇培尔莉在1939年设计了明代水田衣中式对襟袍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伴随着欧美等国“东方主义”的流行 , 代表中国女性服饰风尚的旗袍也成为西方世界的一股暗流 。 伊丽莎白·泰勒、格蕾丝·凯利等好莱坞女星都穿过旗袍出镜 。 其式样因西方式裁剪的省道设计使旗袍更加合体 , 袖子变短 , 裙长变短 , 突出身材 。 着迷于中国文化的法国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 , 从中国文学、电影和艺术品中寻找灵感 , 设计了1977年“中国风”秋冬高级女装系列 。 在该系列中 , 对襟、立领、盘扣、马褂、旗袍等中国式样 , 以及锦缎、丝绒、绉织物、绗缝、刺绣、镶拼等中国元素 , 开启了当代国际流行时尚的中国风序幕 。
中国风|东西问|贾玺增:时尚“中国风”如何影响西方服装发展史?
本文图片

苏州丝绸文化技艺展展出的短袖旗袍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李嘉娴 摄
21世纪以来 ,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 文化和时尚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 中国市场成为国际时尚产业最重要和最具发展前景的消费市场之一 。 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 , 中国市场的“逆势上涨” , 成为全球少数实现奢侈品销售“正增长”的市场 。
中国风|东西问|贾玺增:时尚“中国风”如何影响西方服装发展史?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