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对王牌|《王牌对王牌》终于七年之痒了?( 二 )


最后没有办法于是扯皮耍赖、撒泼打滚让人欢乐的同时 , 真的是让人见识到了另类的通关方式 。
谁说只有输赢两种结局 , 明明还有耍赖这条路可走 。
这让我们这些在社会中的卑微打工人 , 理解了还有“躺倒”这条路可走 。
这让人在一天的疲惫后慢慢卸下重担 , 体会到轻松的愉悦 。
偷懒虽然可耻 , 但是谁能说他不香呢?
《王牌》的七年之痒很多人都在说 , 或许《王牌》也进入到了七年之痒 。
越来越硬核的广告 , 沈腾、贾玲等王牌家族 , 甚至嘉宾队员都开始的提词器表演 , 越来越没有存在感的嘉宾 。

于是 , 有些人开始唱衰《王牌对王牌》 , 觉得这个节目可能也就走到这里了 。
毕竟 , “敷衍观众、跪舔资本”是一切摆烂开始的源头 。
但是 , 小编希望《王牌对王牌》不是 , 我希望它能挺过这次的七年之痒 , 持久长青 。
毕竟痒嘛 , 挠挠不就行了嘛 , 何必非要把人都弄没了呢 。
更何况 , 它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开心的瞬间 。
小编始终记得 , 第一次看《王牌对王牌》是在一个朋友家里 。
说实话 , 那时还不是特别熟悉的朋友 , 只是因缘际会聚在一起的异乡打工人 。
那次她生病 , 我去她家探望 。 朋友特别热情 , 招待我吃饭 。
饭后, 我们一起在家看起了《王牌对王牌》 。
一些熟悉的梗 , 熟悉的人 , 熟悉的音乐慢慢出现在节目中 。

伴随着欢笑 , 我的小小的不融入感也慢慢地被驱逐 , 开始和朋友开心地聊起来 。


这里以前我听过!
这个人我看着长大的!
这个剧你也看过?
慢慢的 , 发现原来我们有这么多共同点 , 原来我们的喜好都好像 , 原来我们的童年也都是这样走过的 。
于是 , 我们开始熟悉起来 , 开始变得能够理解对方 , 能够慢慢产生默契 , 而这些都是因为《王牌对王牌》给我们的契机 。
它真的是一把很好的钥匙 , 能够帮助我们打开陌生朋友的心灵 , 让我们在似曾相识的环境中 , 去认识对方 , 理解对方 。
它将我们80后90后两代人的青春带回了屏幕 , 让新一代能去理解老一代人的艰辛 , 让老一代人能够去理解新一代人的思想 。
它带来的不只是欢笑 , 也是心灵的碰撞 , 融化了代与代的隔阂 。

这是对于我们而言 , 对于明星而言 , 《王牌》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洗白剂 。
它虽然捧不火什么明星 , 但是能让他们泥泞中来 , 干干净净地走 。
比如在过去几季大放异彩的王源、宋茜、欧阳娜娜、甚至是目前王牌家族顶梁柱的关晓彤 。
很多人在没有看王牌之前 , 对他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太好的印象 。

在他们来到《王牌对王牌》之前 , 都或长或短的经历过网络的洗礼 , 外貌抨击、人品堪忧、能力不足、演技辣眼、偏爱炒作、男女关系等 。
毕竟作为明星 , 他们的一切都是受人注视的 , 生活中一点点的差错 , 带给他们的就是我们想象不到的灾难 。
天价赔偿、雪藏危机等等 , 他们就像是行驶在刀刃上 , 一个疏忽就是一辈子 。
可能有人说 , 人家挣那么多钱不需要同情 。
小编想说 , 小编并不同情那些在娱乐圈只知道捞钱敷衍观众的明星 , 小编只是害怕 , 会不会因为某次的失误 , 真的造成了一个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人的一辈子伤痛 。

所以为什么有的明星会被误解 , 会不会是因为我们目前只看到了他的一面 , 或者说是媒体想让我们看到的这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