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浪姐》被骂了两年的赛制,终于改了( 二 )



较为偏个人取向的审美 , 量化的打分模式 , 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审美标准 , 不仅对姐姐们后续的舞台风格产生影响 , 还在节目开局便将竞争焦虑推向顶峰 。
《乘风破浪》这一次则完全放弃了评审打分制度 , 不再将姐姐们的个人舞台分数化 , 更倾向于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艺 , 偏科的嘉宾 , 也无需平衡唱跳 。

唐诗逸、朱洁琼、齐溪、吴谨言等姐姐 , 便干脆将初舞台表演集中在了更擅长的舞蹈表演 , 不少大VOCAL选择了安静的唱歌 , 个人秀表演相对更加多元化 。

当没有分数衡量标准去看个人秀时 , 观众的体验也纯粹了不少 。

不过 , 在专业舞者和歌手皆不用分心玩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时 , 平均实力较弱的姐姐也被衬托得有点惨 , 能不能破圈 , 全看姐姐们的业务能力与个性感染力了 。


二、联盟对抗 , 提前进入披哥团战模式 。
前两季《浪姐》公演舞台皆是以小型队伍形式进行PK , 直到淘汰至半决赛分成两组PK终极成团名额 , 这个模式有利也有弊 。

优点是不断的分组有很多火花看点 , 缺点则是姐姐们的感情培养机会少了 , 留下来的姐姐很容易被提前锁组 , 快速淘汰的姐姐没机会进行多元尝试 。
《乘风破浪》从分组开始 , 便在原来的小组模式上加入了“联盟”概念 , 有点类型《披歌》中期的队伍联盟 , 但组队模式目前来看似乎没有前者那么灵活 。

节目组以前两季冠军师姐那英、宁静为核心 , 由她们各带三位队长 , 形成两大联盟吸纳其他姐姐为组员 , 一公便是以联盟PK的模式进行 。
如果这个模式从头贯穿至尾的话 , 很可能选出来的新姐姐团又会出现第一季因为成团队员对彼此的队伍感情太深而需要磨合新团魂的尴尬情况 。

但若把成团位如《披哥》般提高到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 便能淡化这方面问题 , 事实上 , 这一季也的确没有固定成团位 , 能有多少人成团 , 是灵活变动的 。
客观来说 , 作为《浪姐》三季的观众 , 基本上都已经熟悉了前两季成团即相当于解散的风格 , 《披哥》成团的存在感更低 , 大家看得 , 更多是中途的热闹 。

联盟模式或许仍旧会存在很多问题 , 但比之前一成不变的小队选人明显提升不少 , 希望新的改变 , 能让《浪姐》少一点焦虑 , 多一点友情互动 。

三、风格变化 , 四大舞台更加多元 。
《浪姐》系列所有赛制中 , 选歌是最受诟病的 , 每一次公演都有慢歌和快歌 , 但因为现场感染力的不同 , 慢歌很少能赢得好的票数 。

这便导致观众在视频中慢慢品味作品后给出的评分 , 与现场观众通过瞬间激情给出的投票结果经常差距很大 , 网络高分走心的舞台 , 现场都可能拿个垫底 。
【乘风破浪的姐姐|《浪姐》被骂了两年的赛制,终于改了】有时候 , 不少聪明的姐姐们在选歌的时候 , 都能通过音乐风格预估到最终的效果 , 逆袭是少数 , 选歌优劣决定票数 , 却是常见现象 。

面对这个问题 , 节目组在前两季几乎没有听取观众意见 , 导致越往后姐姐们舞蹈卷得越厉害 , 拼命往舞台堆积唱跳和渲染效果 , 走向年轻女团风 。
直到《披哥》面世 , 制作方似乎才考虑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 把作品分成了Vocal与Preform两类 , 给哥哥们更多选择与发挥空间 。

不会跳舞但唱功强的哥哥 , 能毫无压力表演 , 唱功相对较弱但舞蹈好或创意强的哥哥 , 也仍旧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 很少出现窘迫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