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和秦始皇是怎么回事 为何要离开秦国( 二 )


嬴政走了以后,尉缭跟身边的人去评价秦王的面相说到,我今天看见了秦王 , 他的眼睛狭长犹如蜂鸟,鼻子又高又坚,就好比老鹰的鼻子 , 手臂犹如鸟的翅膀一般,他的说话跟野狼一样,他缺乏仁心,是一个有狼子野心的人,今天我的身份很低下,他过来请教,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罢了,假如有一天他真正的统一全国,那么天下的所有老百姓都会成为他的俘虏,这样的人我最好还是不要待在他的身边为好,后来嬴政每一次都到蒙恬府中向尉缭请教 , 但是尉缭一直以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为由,拒绝秦始皇,反复多次以后,秦始皇开始生气,最后尉缭选择逃跑,结果被秦王派人捉了回来,还封他为国尉,尉缭无奈只好替秦王政打工,当一个打工仔 。
为什么当时的秦始皇要去重用一个屡次拒绝自己的人呢?而且这个人在背后还说自己的面相,说自己是一个没有仁爱的人 , 如果留在他的身边,时刻都充满危险 。因为在当时秦始皇身边没有一个善于军事指挥方面的谋士,而且这个人一下子看破了自己的内心,他认为这个人如果留下来在自己的身边,会为自己统一六国做出巨大贡献,所以他无论怎么拒绝自己,但是秦始皇为了达到目的都会委曲求全的去请他、重用他 。
但是最终看穿了嬴政本性的尉缭,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留在秦国吗?他的结局是如何呢?史料之后就没有了关于他的记载,但是秦国最后的灭亡是因为嬴政的暴政,没有对百姓有仁德之心,这一点尉缭早早就已经看破了 。

尉缭和秦始皇是怎么回事 为何要离开秦国

文章插图
3、魏国的尉缭与秦国的国尉缭是不是同一个人尉缭有书《尉缭子》,于1972年发现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从这本书的出现开始,才证明了存世的古派《尉缭子》不是伪书,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版书籍,作者能够肯定是尉缭,但却不能肯定是哪一个尉缭,因为从历史看 , 尉缭的身份存在争议,有的认为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尉缭,有的认为是秦国的国尉尉缭 , 这两人都有什么区别呢?
魏国的隐士尉缭记载非常的少,既然是隐士,历史中对其记录也不会太多,只是明代刘寅根据《史记》的对照推断过,在魏惠王时期的公元前334年,当时的邹衍、淳于髡、孟轲等人到大梁见梁惠王(魏惠王),尉缭也在,也就是说 , 公元前334年,尉缭至少应该是一个成年人!只不过当是的魏国没有尉缭的用武之地,以至于在魏国尉缭的名声不显,也没有太多的历史记载 。
【尉缭和秦始皇是怎么回事 为何要离开秦国】另外一个尉缭的身份,就较为详实,秦国的国尉尉缭,记载中显示为魏国的大梁人 , 公元前237年来到秦国 , 此次的秦国一勇当先 , 六国哪一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曾经强大的楚国这个时候也不敢轻易得罪秦国,但是秦国这时候的执掌人嬴政还是担心六国重复以前的老路——合纵攻秦!每一次六国合纵的时候就是秦国大难关的时候,张仪时期曾经破过合纵,范睢破过合纵,当然也有合纵成功的,所以嬴政希望不再有合纵出现 。
这个时候关键人物尉缭登场了 , 认为秦国已经非常强大 , 但是一味的打仗只会引来六国的再次联合 , 所以采用了分化、贿赂等手段来断开六国的连接,然后各个击破,实行真正的大国灭国战 。当时的秦国云集了王翦、王贲、蒙武、李信、内史腾等诸多战将,秦王嬴政政治手腕也非常老道,唯独缺乏战略人才,尉缭却恰好就是这样一位人才,所以尉缭一到了秦国就受到了重用,秦王嬴政采取了尉缭的诸多策略,首先将韩国吞并,然后又将其他五个大国逐渐吞并 , 成就了统一的秦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