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曹皇后为何历经三朝不倒?曹皇后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三 )


宋仁宗曹皇后为何历经三朝不倒?曹皇后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4、曹太皇太后:匡扶社稷 庇佑忠臣1067年,20岁的宋神宗赵顼继位,尊曹皇后为曹太皇太后,居庆寿宫 。曹女王以为不亲的养子已经够闹心,岂料孙子是一个更闹心的熊孩子,战斗仍未止歇 。
1、双后哭皇 , 止息变法
当时北宋面临的土地兼并、冗兵、冗官、冗费等问题愈演愈烈,已经动摇国本 。王安石上书“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天”,神宗于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 。人称“拗相公”的王安石任用奸佞之臣,把所有反对他的仁宗朝代的贤臣名相全都撵出开封!最好的政策,遇上最坏的执行者,结果会怎样呢?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走味的变法没有实现“国富强兵”的改革目的 , 反而使得天下百业凋敝、流离失所 。郑侠冒死进献《流民图》,画出一个新法下的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涂炭人间,只为告诉满怀热血的小年轻皇帝:你被骗了!神宗皇帝看罢,睚眦欲裂,大呼上当!
此时曹太皇太后使出了“杀手锏”:当朝太皇太后、太后联手向神宗哭诉“安石误天下” , 老赵家不仅没有赚到银子 , 干活的伙计都被辞了,家业要给王安石败光了!满怀热血的神宗皇帝原地爆了,为了变法,皇帝不惧怕百姓反对 , 不惧怕百官反对,却惧怕唯二的亲人反对,难道真要做孤家寡人嘛!但是神宗皇帝此时骑虎难下 , 总不能自打自己脸面吧?最后君臣离心,王安石两次罢相,变法大业反反复复,最终被废 。
2、最后的热血燃起:拯救苏学士
这是最好的时代 , 也是最坏的时代 。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的大文豪苏轼永远是一个大角儿!他多次在诗中针砭时政,三次上书反对变法而下被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
改革派的李定、舒禀主张处死苏轼这只鸡 , 来儆那些反对变法的猴,哪管“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老黄历 。整个大宋都想救而不能救这个可敬可爱的傻子,苏轼说:四川人从来不怕死!病重的曹太皇太后燃起此生最后的斗志,死前谏言宋仁宗说“苏轼兄弟是赵氏子孙的宰相”请求赦免苏轼的死罪 , 宋神宗最终赦免了苏轼 。
若无曹女王的一言九鼎的搭救之恩,岂有后来东坡先生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石钟山记》、《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等传颂千年的不朽诗篇!
结语
你只看到:她败贵妃,谏仁宗,压神宗,哭神宗 。
你未看到:她理后宫,辅君王,正名分,扶社稷 。
【宋仁宗曹皇后为何历经三朝不倒?曹皇后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生命不息 , 斗争不止,正是曹女王的一生,壮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