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英以身殉国,为何却被人说是奸臣?( 二 )


马士英以身殉国,为何却被人说是奸臣?

文章插图
3、败坏朝纲崇祯驾崩后 , 远在南京的文武官员们商量着再立新君,这其中以潞王朱常淓和福王朱由崧的呼声最高 。
按理说 , 福王朱由崧是崇祯的堂兄弟,以血统亲疏来说本该继承大统,但以东林复社为首的一众官员却担心福王登基后会追究“妖书”及“挺击”、“移宫”等案,于是打着“立贤”的旗号要求立潞王为君 。
正当两派人马为拥福拥潞僵持不下之际 , 马士英却拿出实干精神,率军五万拥着福王朱由崧直奔仪真 , 从而使福王即位成为定局 。
福王登基后,定都南京,改年号弘光,南明小朝廷就此映入世人的眼帘 。
靠着拥兵迎立福王的大功 , 马士英被封为首辅 。有了话语权后,马士英立刻推荐阮大铖为官 , 以便报答当年的举荐之恩 。
在马士英的推荐下,弘光帝先后任命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等职务 , 每一个都是实权在握,权尊势重 。
可惜,重回权力中心的阮大铖并没有想过精忠报国,反而仗着马士英这座靠山 , 大肆打压政敌东林党及一些正直朝臣,逼得史可法督师淮、扬,正义之士纷纷挂冠而去 。
阮大铖不断激化党争的同时 , 马士英也不断以醇酒美人迷惑弘光帝,暗中悄悄窃取权柄 。结果马阮二人耍君弄权,败坏朝政之举弄得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 , 终于引发严重的内部倾轧 。
南明王朝在马士英这位首辅的辅佐下,不仅没能光复旧山河,反而越辅越衰 。本该为南明王朝撑台的马士英,就这么活成了弘光朝的掘墓人 。
马士英以身殉国,为何却被人说是奸臣?

文章插图
4、以身殉国马士英与阮大铖挟私报复,党同伐异的神操作,弄得朝中人才凋零,唯有一个史可法,还赤胆忠心的督师扬州 , 对南明王朝不离不弃 。
谁料马士英竟史可法这样的良将也容不下 。他不但处处掣肘史可法,还疯狂克扣史可法的粮饷,致使前线部队断粮 。
心急如焚的史可法多次上书为部下请饷 , 可马士英却置若罔闻 。不仅如此,马士英还不顾军政要务,将自己什么都不懂的儿子提拔为总兵 , 管理京师防务 。
马士英的种种逆天操作引得天怒人怨,终于激得手握重兵的左良玉忍无可忍,打着灭了马士英这个奸佞的旗号,率军东征开启了一场“清君侧”的战斗 。
左良玉起兵的消息传来后,马士英依旧坚持“宁死卤,无死逆”的主张,他严令史可法移师堵击左良玉,直接导致江北、淮扬防备空虚,早已虎视眈眈的清军又岂能放过这个好机会,于是八旗铁骑直扑扬州 , 史可法不得急求朝廷援军 。
值此国难之际 , 马士英却仍以内战为先,根本不理会史可法的求助,致使一代名将壮烈殉国,清军兵锋直逼南京 。
1645年,清军攻克南京城,无数高门显贵,清流雅士为求活命,争相剃发易服,二朝为臣 。但马士英却在此时体现了一身风骨,他辗转杭州、绍兴多处,继续高举反清的大旗,可惜终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 。
马士英殉国后 , 不少人对马士英“奸臣”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 甚至提出了“忠奸莫辨”的主张 。然而 , 回顾马士英的首辅生涯 , 他既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襟气度,又没有足以胜任首辅的能力,致使弘光朝内斗不休,兵无战力 , 说一句马士英误国,还真不算冤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