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二 )


富弼多次出使契丹,有力维护了宋廷尊严和边境安宁 。他接受任命时,恰逢爱女夭亡,他无暇最后看一眼,满怀愧疚涕泗交流踏上征途;再次奉命出使时,得知喜得麟儿 , 他不能回家亲亲儿,笑逐颜开飞马驰往契丹 。因为在他心底,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文章插图
2、心忧天下,勤政爱民富弼使契丹与宋廷重归旧好 , 朝廷上下弥漫着乐观轻松情绪 。富弼却未雨绸缪劝谏宋仁宗:“恳请陛下牢记契丹轻侮我大宋之耻,卧薪尝胆,修治朝政!”
宋仁宗何尝不想扭转积贫积弱现状,趁机责成范仲淹与富弼等宰辅迅速进行富国强兵的顶层设计 。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富弼以远见卓识“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欧阳修等人也上疏言事 。宋仁宗采纳一些富国强兵建议 , 颁布全国实施,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改革运动由此拉开帷幕 。因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随着年余后“庆历新政”的主持者范仲淹和富弼相继被排斥到地方任职,“庆历新政”宣告无疾而终 。
富弼在朝为臣竭诚尽智,在地方为官造福一方 。
他改任青州(今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市)知州后不久,黄河决堤,沿岸大批灾民流离失所乞讨到青州 。旧例,官府会将所有灾民集中到城里施粥 。由于人多粥少,踩踏事件时常发生,不少灾民因为几日抢不到粥而活活饿死 。灾民密集,还经常导致疾病流行,造成大面积死亡事件 。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文章插图
富弼决心彻底改变这种“名为救之,而实杀之”的赈灾方式 。他经过调研演算,首创“综合赈灾法”:
一,公私携手赈灾 。他说服青州百姓捐出余粮和空余房舍,官府拿出相应赈济粮和公房 , 将灾民分散安置 , 安置点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 。”保证灾民人人有饭吃 , 且不易被传染疾病 。
二,调动闲官参与 。他给各类非在编官员发放俸禄,令他们分点承包管理灾民安置点,重点照顾老弱病残 。他令人记录下们的功劳,约定日后为他们奏请封赏 。每隔五日,还派人携酒肉慰问他们 。闲官们见富弼对他们“出于至诚,人人为(之)尽力 。”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三,开放动植物资源 。他下令任由灾民随意取用青州的动植物资源 , 将死难者合葬“丛冢”中 。次年 , 青州麦子成熟后,富弼让灾民们根据路途远近,领取相应粮食返乡 。
综合赈灾法大见成效,救活灾民五十余万人,并从中招募兵卒万人 。富弼由此受到宋仁宗嘉奖慰问,他的综合赈灾法被官府视为赈灾标准样式予以推广 。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文章插图
3、公私分明,心怀坦荡富弼公字当先,公私分明 。为了国事,不惜忤恩师,训岳父,婉拒官家 。
山东等地盗匪猖獗,部分地方长官因无力征剿,索性与盗匪和平相处甚至花钱买平安 。范仲淹奉命到山东处理此事,听信地方官员的花言巧语,把他们与盗匪勾结的行为定性为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 。
正在山东为官的富弼拜见恩师 , 得知范仲淹的处理意见后,坚决反对:“他们享受朝廷俸禄,本该保境安民 。如今姑息养奸,同流合污,理应问斩!”
范仲淹心平气和打算说服他,富弼却面红耳赤与恩师大声争辩 。事后,友人提醒他不该与恩师争执 。富弼理直气壮答:“范先生举荐我,并非因我与他始终与其观点一致,而是欣赏我忠直敢言!我岂能放弃原则来报答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