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正卯的死和孔子有没有关系?( 三 )


其次,关于孔子的残忍做法,也很值得申辩,因为不太可信 。
以礼治国的春秋有个著名的礼,叫“礼不下庶人 , 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大夫级别的人都是贵族,要点面子的,即使犯了很大的错,也不会让那些“刀笔吏”去对他们拷问 。正常的做法,都是让他们自己自杀 , 属于有尊严的死去 。这一点 , 整个春秋历史都在执行,可以作为例证 。
同样在《孔子家语》里,孔子对“刑不上大夫”专门做了一通解释 。

少正卯的死和孔子有没有关系?

文章插图
那是弟子冉求有一次问孔子:“都说‘刑不上大夫 , 礼不下庶人’,那大夫犯了法就不治了吗?庶人就可以完全不用礼了吗?”
孔子说:“不是这样的”,然后解释了一通为啥设置刑法 , 以及大夫如果犯了重罪是怎么处理——“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如果犯了大罪的,就让他自己对着北面拜了以后自裁,国君不会派人去抓着他引颈受戮,那样太难看了 。
连派人去杀都违礼,孔子既是礼的维护者,又特地解释了“刑不上大夫”的操作方法,却又激烈地杀了少正卯而“尸于朝三日” , 这不是太矛盾了吗?
再者 , 孔子“杀人”后列举的那一堆“名人杀人事件”,除了周公诛杀管、蔡确有其事,其他的都不见于正规史书 。这极有可能只是百家争鸣时期 , 各家为了力证自己有道理、有说服力而套用著名人物编的故事 。
假如孔子真的杀了少正卯,而且做出这么难看的操作,其他政敌还不抓紧机会大写特写,把以“礼”上台的孔子以“违礼”攻击下台吗?要知道 , 孔子在鲁国出道当上大司寇,可是挤倒了鲁国老贵族臧孙氏,属于蹿升空降式人物 。后来孔子又将那些平民弟子以跨越当时阶级的方式带进鲁国政局 , 分别安排在三桓家中当官,占了不少原本属于其他贵族的资源 。如果他敢如此违背当时惯例,早被蛰伏的政敌轰走了 。
另外,孔子一贯的行为准则也不允许他做这样的事 , 准确地说,孔子不是个喜欢杀人的人,也绝不是个会靠杀人来“震慑”朝野的人 。
这么说是有证据的 。
少正卯的死和孔子有没有关系?

文章插图
孔子老年时,三桓家族最牛的季孙氏族长季康子曾去请教孔子怎么当政,季康子有自己的想法 , 说:“如杀无道 , 以就有道,何如?”我想杀个无道的人,把国家整到“有道”上来,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子为政 ,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 小人之德草 , 草上之风必偃 。”
你当政哪里用得了杀戮?你自己行为向善去引导民众向善就可以了 。君子的行为准则就像风,底下小老百姓的就像草,风怎么吹,草怎么倒,这不是草的问题,而是风的问题 。所以,你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
看 , 孔子是反对杀人震慑法的 。
虽然孔子一辈子都在“为统治者服务”,但孔子的治国理念向来是 , 领导们先做好自己,百姓再跟着怎么做 。因为百姓的行为准则,是像小孩效仿大人一样,完全根据领导者指示的 。同样一批老百姓,生在尧舜时期就是顺民,生在桀纣时期,就变成了举大旗造反的人 , 这哪里是百姓的问题?是统治者的问题啊 。
所谓“道之以政 , 齐之以刑”,所谓“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等,都是这种理念而产生的治国言论 。主要在导 , 引导,而非杀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