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以他们二人为例,说明打了败仗被俘虏不算什么 , 在任命于禁为安远将军的诏令中,曹丕特别强调:“樊城之败,主要原因是遭到了水灾,汉水暴涨 , 不是作战不利造成的,所以恢复于禁等人的职务 。”
如果于禁的结局就是这样的,那曹丕的胸怀就让人钦佩,但曹丕在胸襟方面其实比他的父亲曹操差得远,因为他一边安慰、厚待于禁 , 一边却在背后搞起了小动作 。
曹丕下诏让于禁出使孙吴,,行前特意安排他到邺县敬谒曹操的高陵,于禁去了,在一间屋子里却发现挂着几幅画,画的是樊城之战的经过,包括关羽大胜、庞德壮烈殉国、于禁乞降等情节 。
于禁看完大愧,于禁忧病而死,曹丕赐其谥号为厉侯 。“厉”在谥法上有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之意,属于“丑谥” 。后世有学者评论说,于禁率数万人败不能死,可以把他杀了,也可以从此不用他,但用这种办法羞辱他,并不是为君之道 。
文章插图
于禁的悲剧不仅因为投降
有趣的是,五人之中张辽、张郃、徐晃都是降将出身,而于禁、乐进最初只是中下级军官,即史书所说的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他们在曹营快速崛起 , 说明了曹操的知人善任,也说明曹操一向标示的“唯才是举”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
在“五子良将”中,于禁的身上本来光环最多:每有大仗不是前锋就负责断后,体现曹操的绝对信任;所有硬仗、恶仗都难不住他,所向无敌 , 关键时刻屡立大功;不逊私情、敢于从严治军,又不贪慕财富,个人品质为曹操所重 。曹操在世时于禁已被授予左将军的高位 , 成为曹魏一颗耀眼的将星 。
但一场失败改变了一切,于禁的完美形象顷刻坍塌,曹操不解、对手羞辱,自己也羞愧异常,在重名节甚于重视生命的时代,被俘的于禁似乎只有一死才能配得上“良将”的称号 。
但这又是讲不通的,汉末三国时代 , 被俘求生的名将其实还有许多,不仅张辽、张郃、徐晃是降将,被曹操称赞的庞德也曾是降将 , 还有关羽、姜维等人,甚至刘备也有多次投降的经历,至于名气小一些的将领那就是更多了 。
群雄相争、各为其主 , 在三国那个特定的时代,投降如同“跳槽”,有的因为原来的主人失败了 , 有的因为要寻找更好的“明主”,无论主动与被动,其实都无关民族大义 , 一般都是可以理解的,历史似乎独对于禁更苛刻 。
【于禁投降关羽之后的命运是什么样的?】于禁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投降后没能效忠于蜀汉或者孙吴 , 而又回到了原来效命的主国曹魏,无论对曹魏还是对于禁本人,这都成了尴尬的事 , 再遇到一个心胸狭窄的曹丕,于禁只能以彻底的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 曹操为什么特别欣赏关羽?
- 黄忠如果和关羽同岁能排到五虎将第一么?
- 关羽和张辽仅有一面之缘,为什么关系这么好?
- 刘备曹操都要册封关羽,为什么他只接受曹操封的汉寿亭侯
- 关羽击败过哪些知名武将?
- 关羽和无敌将徐晃交战是谁赢了?
- 关羽的脸真是红色的么?
- 关羽为什么不喜欢黄忠?
- 五虎将之首是谁?张飞和赵云为什么比不上关羽?
- 曹操最喜欢的武将是谁?关羽也只能排在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