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年轻人身强体壮能够擒住鳌拜,二来年轻人未经官场多年浸染易于控制,三来年轻人年龄较小不会引起鳌拜的注意与忌惮......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对的 。
调教好人员后,康熙皇帝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 他先是招鳌拜前来觐见,待鳌拜迈入殿中站定后突然一声令下 , 二十多个少年蜂拥而至用铁锁将鳌拜捆绑起来 。
即使是曾经的大统领,鳌拜也在这种人海战术的钳制下寸步难行 。与此同时 , 一旁的官员再高声念读鳌拜曾经犯下的罪行,可谓是墙倒众人推 。
不过,面对这位权臣,康熙皇帝并未立刻判鳌拜为斩刑,而是先将鳌拜押入天牢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鼇拜多戮无辜,功不掩罪 。圣祖不加诛戮,亦云幸矣 。”
也许是为彰显仁德之心 , 也许是一时不知如何处置 , 只是鳌拜虽未被判下极刑 , 但没过多久就病死狱中了 , 至此一代权臣就这样命丧少年皇帝之手 。
追悔莫及 , 荫庇后人
康熙这一出智取鳌拜,成功地给朝堂上下来了一场大抽血,也将肃清了原本混乱的朝纲,在亲政之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为何到了晚年的康熙,竟怀念起这位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权臣呢?
文章插图
不仅为其平反,甚至还大呼鳌拜为忠臣,或许原因有三 。一乃是鳌拜确实劳苦功高,虽然鳌拜晚年玩弄权术,欺君罔上 , 但年轻时的鳌拜可以说在平定中原、建立大清的种种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于是,康熙皇帝便命鳌拜后人再度承袭鳌拜爵位,继续为大清朝效力,也希望大清朝继续出现这类人才 , 算是帝王之心的一种运用与操作吧!
二乃是康熙晚年 , 不少曾经效忠过康熙皇帝的心腹大臣纷纷叛变,导致康熙皇帝怒其不争 , 更加思念起曾经坚决拥立福临为皇帝的鳌拜来 。
即使鳌拜不把自己看在眼里 , 甚至常常出言讽刺,但从康熙八岁登基到十四岁亲政的六年时间里,鳌拜并未有谋逆之举,若是真有谋反之心,鳌拜早就趁着康熙皇帝羽翼未丰之时痛下杀手了 。
于是,想通了这一点的康熙皇帝,开始为鳌拜平反 , 称鳌拜为忠臣 , 甚至还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
用现在的话来说,康熙这么做,实际上是想告诫大臣们“只要你忠心,我就不会辜负你,即使辜负多年后也会平反昭雪......”
最后一点则是康熙年纪大了 , 人年纪一大就爱回忆当年,回想起以前处置鳌拜时片面又绝对的手段,难免有些许愧疚,因此便改口称其为忠臣,与此同时还能彰显自己爱护忠臣 , 追思忠臣的仁德之心 。
其实 , 纵观鳌拜的一生,他并未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举,整体来说可以说算得上功大于过,后人对鳌拜印象的扭曲不过是源于影视化中的过度解读 ,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还是大多以正面形象面对公众的 。
文章插图
面对康熙皇帝晚年的反水之言,只能说年龄不同,心境不同,经历不同 , 在面对同一件事时也许会有不同的见解,但好在康熙皇帝最后还是给鳌拜的一生画下了一个体面的句号!
- 曹操为何杀荀文若?
-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 康熙乾隆为什么能长寿 康熙是最长寿的皇帝吗
- 三国时期臧洪是怎么死的?
- 南北朝时期柔然是什么国家
- 宋江和刘备相比如何
- 春秋时期的晋国为何会发生内战 因为七十多年内战才导致三家分晋吗
- 春秋时期的诸侯们会出现会盟 诸侯国之间都做出了什么盟誓
- 战国时期纵横家成为叱咤风云的存在 后面为何消失不见了
- 汉末三国时期,为什么颍川郡名人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