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章惇本是朋友,为何后来会交恶呢?( 二 )


苏轼被贬黄州后,只有虚职 。此时章惇已经干到了副相的位子,还写信规劝苏轼 , 苏轼回函中有这样的句子,“平时惟子厚与子由(苏辙字)极口见戒,反复甚苦 。”(见《与章子厚书》)
苏轼与章惇虽属不同阵营 , 政见不同,但此时的章惇尚能守护道德良知,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 , 给苏轼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临朝听政,司马光、吕公著主政,尽罢新法 , 章惇力争 。苏辙上《乞罢章惇知枢密院状》,章惇被黜出外郡,从此他怀恨在心,一心伺机报复 。
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宣仁太后逝世,哲宗亲政 。由于宣仁太后倾向于旧党稳重的政策,所以哲宗经常被旧党人士所忽略 , 这引起了哲宗的厌恶 , 以至他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哲宗起用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成为标准的首席宰相,登上了一个臣子所能达到的权力之巅 。这时的他,忘记了道德良知,肆其私欲,对元祐年间旧党诸臣等持不同政见者进行疯狂报复,生者流窜 , 死者追贬夺谥,手段之毒辣残忍 , 后来无出其右 。
苏轼也成了章惇重点打击的对象,于绍圣元年被贬往南海之滨的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 。岭南彼时为蛮荒之地,瘴气盛行,语言殊异 。在惠州,苏轼处世豁达,随遇而安,苦中作乐,他曾写过一首《纵笔》诗以自娱,诗云:“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 , 道人轻打五更钟 。”诗歌描写自己在春风中酣美睡眠的情景 。这首诗传到京师,章惇恼羞成怒,道:“苏子瞻竟然如此逍遥快活!” 。他决意要把苏轼往死里整,绍圣四年(1097年) , 章惇指使吏部一纸令下,把苏轼贬到了更为遥远的海南儋州 。那里更加荒僻,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瘴雨蛮风,九死一生 。宋太祖曾立下祖训: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得诛杀大臣 。被贬海南 , 是仅次于死刑的处罚 。可见章惇对于苏轼嫉恨之深,已经没有丝毫的朋友之情了 。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赵佶即皇帝位 。次年 , 开始赦免元祐大臣,苏轼被批准返回大陆,结束了儋州三年的贬谪生涯 。苏轼原以为这辈子就可能终老海南了,没想到还有平反的这一天 。
天道公允,造化弄人 。苏轼遇赦复官之时,正是章惇被贬流放之日 。宋徽宗即位,以章惇曾反对其嗣立,遂生嫌隙 , 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 。章惇被罢相后,改任越州知州,在赴任途中即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后来再贬往岭南为雷州司户参军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 , 又改为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后又移来移去,先到越州,后又湖州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去世 , 享年七十一岁 。
苏轼北归,一路受到热情的款待,有的是他朋友,有的慕其文名 。路经靖江的时候,许多文人朋友都来拜见他,章惇的儿子章援却没有来 。当年苏轼作为主考官,亲点第一名录取章援,按照当时的传统 , 章援当为苏轼之门生 。章援感觉到苏轼可能会再次当政,就怕苏轼以其父之道报复,于是给苏轼写了一封信 , 很委婉,意思是说辅佐君王的人 , 一言之微,足以决定他人之命运 。章惇对苏轼的迫害可谓凶残至极,刻骨铭心,难以释怀,但苏轼却胸襟豁达,丝毫不计前嫌 。

苏轼与章惇本是朋友,为何后来会交恶呢?

文章插图
苏轼给章援回信道: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 。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书至此,困惫放笔,太息而已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十四日 。并写下药方请其转送章惇 , 希望章惇能保养身体,争取朝廷宽大处理 , 能够顺利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