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和楚国都进行过改革,为何效果完全不同?( 二 )


所以,很多事怨不得旁人,自己贪小利,又辨不明对方的用意,自然吃大亏 。没有了齐国的助阵,秦国要对付楚国自然容易了 。楚怀王哪能咽下这口气 , 立刻发兵攻打秦国,这厢和秦国苦战一年,那边的韩、魏二国乘机偷袭,都打到如今的湖北境内 。楚国两边都没讨到好,还丢了汉中,战场死亡人数超10万 , 70多将领被秦军俘虏 。
秦国似乎吃定了楚怀王,没过多久,又提出要还地,将一半汉中还给楚国 。楚怀王很有个性 , 这一次他不要地了,要人——张仪 。屈原的意思是要杀此人,张仪不怕,来到楚地后,先用金子将楚怀王身边的人买了,这些人就劝这位大王:“张仪此人可不能杀 , 他可是秦国国君的红人,杀了他,秦楚两国必交恶,其他的国君就会认为你做人太有失水准 。”于是 , 张仪又大摇大摆的回去了 。
秦国的身段很软,打战归打仗,还照样和楚国联姻 。楚怀王还以为这样就可以和秦国世代友好呢,只有屈原看得明白,非常反对如此行事,却是落得被流放汉北 。但是,现实并非如楚怀王想的那般美好,此时的楚国,已经陷入无人帮的地步 。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联合伐楚,楚国太子被送到秦国做质子,才换得秦国救兵 。
然而,第二年,这位太子和他人决斗,杀了一大夫后逃回楚国,秦、楚关系又破裂 。秦、齐、韩、魏四国打楚国,战争持续到楚怀王三十年 。秦国给了楚国一份国书 , 邀请楚怀王前往秦国武关会谈 。楚怀王犹豫再三,还是去了 。
四国兵力压境,对于任何一个国君来说,压力都是巨大的,更何况,这时的楚国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这一次楚怀王倒是做对了事情,自己虽在秦国被绑架,但是 , 在威逼下,他拒绝签署割地协议,楚国也立了新君 。除了折了一个国君,这一次的两国较量,倒也算是个平局 。
楚怀王最后客死秦国 , 走到这一步,都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即使当年他拒绝将改革坚持到底,但是,好好守着祖上的基业,好好想想自己的前人为何要和齐结盟,就不会犯下那么多愚蠢的错误 。这样的国君,即使身边有贤者 , 他也会视而不见的 。
【秦国和楚国都进行过改革,为何效果完全不同?】再看看史上的那些开国皇帝,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有其过人之处 。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各个都不弱,只不过,在各自的发展中,总会出现几位不怎么样的国君,将自己的国家弄得乱七八糟 , 等于是将自己送给对方 。楚怀王的后来者,也没有太多建树,而秦国却是步步紧逼......
这似乎就是一个铁的规律,到了某个节点,强者就会越强,而弱者,就剩下了挨打的份 。所以,有这么个楚怀王霸着楚国30年,又怎么会让楚国有出息呢?前296年 , 楚怀王忧郁成疾,命丧咸阳 。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我想 , 此时的楚人不是哭楚怀王的可怜,而是哭楚国的将来 。
事实证明,在残酷的战国晚期,任何一点天真和单纯都是无法承受的奢侈,所以,只有铁一般冷酷坚硬的实用主义之花,才能在这个高冷的季节怒放 。
执政伊始到客死秦国的楚怀王 , 可以说 , 是一幕悲喜剧 。楚怀王执政前期(前328—前313年) , 楚国国家富裕,他本人亦愿图强,因此,此阶段是一幕喜剧 。然而,自公元前312年起,楚国在丹阳、蓝田两次大的战役中败北,楚国由盛转衰,怀王的喜剧瞬间成了悲剧,且这个悲剧一直延续到他客死秦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