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魏延打不赢司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二 )


《三国志》: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 , 所过烧绝阁道 。延、仪各相表叛逆 , 一日之中 , 羽檄交至 。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 , 琬、允咸保仪疑延 。
从朝中众人的态度来看,面对两份不同的文件,大家都愿意相信杨仪,竟然没有人能愿意相信魏延,可见魏延和同僚的关系处得有多差!如此糟糕的人际关系,非常不正常,如果魏延真的接管了大权,那背后掣肘之人会有多少,真是不敢想象!以魏延的人际关系来看,即便他成功地接管了大权,也会有很多人暗中对他不满,这将非常不利于北伐工作的开展 。
原来诸葛亮当政期间 , 有他在中间斡旋,虽然很多人不满魏延 , 但碍于诸葛亮的颜面 , 不敢和魏延翻脸,所以魏延能够全心全意地作战,不用操心身后之事 。但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再也没有人罩着魏延了,那落井下石之人绝不会少,魏延将面对众人明里暗里的攻击 , 最终疲于应付,哪有精力去全力北伐 , 拿下中原?
就算皇帝刘禅出面,为魏延摆平众人 , 那等魏延率军北伐之后 , 某些人在粮草上稍微动一动手脚 , 那就够魏延受得了,稍不小心,魏延就有可能因粮草不济而退兵 。诸葛亮在世时,都有人敢在背后动手脚,更何况诸葛亮已经去世了,魏延哪来那么大的威慑力?

为什么说魏延打不赢司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文章插图
魏延起兵进攻杨仪,想要夺回大军的控制权,而杨仪作为诸葛亮的指定人 , 又是魏延的仇人 , 自然是不可能轻易放权的 , 于是杨仪派出了王平去迎战魏延 。最终的战果是魏延落败,逃往汉中 , 被马岱率人擒杀 。很多人看到魏延的最终结局估计会非常好奇 , 魏延不是号称诸葛亮之下第一人吗,为何会被王平给击败呢?难不成王平的军事能力还要远超魏延?实际上,魏延之所以快速落败,完全就是他自己的原因!
《三国志》: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 , 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 , 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仪遣马岱追斩之 。
魏延派兵进攻杨仪,杨仪则派出王平,原本以为会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厮杀,结果到头来却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场面 。魏延的先锋部队竟然被王平给劝散了 。魏延也是统兵多年之人了,治军有方,什么样的情况下,一支先锋部队会被别人劝服,不战而散?到底是魏延的统兵能力有水分还是王平的军事能力太强,吓得众人不敢应战,我想这两个都并非是真实原因,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魏延不得人心!
为什么说魏延打不赢司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文章插图
虽然史书上说魏延善养士卒,但他在退兵这一件事情上,确实是做得不地道!诸葛亮虽然去世 , 但是人家是有遗书安排军队事务的,很显然,诸葛亮的这份安排早已经公之于众了,大家都知道,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杨仪退兵本身就是诸葛亮的安排,是正常的军事行动,倒是魏延进攻杨仪之举动 , 有谋逆作乱之嫌 。正因为大家都不认同魏延的这种做法,所以当王平怒斥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怎么敢造反”时,众人才选择了做鸟兽散,没有做出抵抗 。
很多事情 , 只要有了一个苗头,有了带头者 , 接下来就会出现雪崩般的效应 。史书中没有记载魏延是否和王平有过对战,所以本文认为,真实的情况很有可能是魏延的先头部队溃散以后,消息传到了他的主力这边,众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想法,都蠢蠢欲动,最终全部逃散,没人愿意跟随魏延做谋逆之举 。大军溃散,魏延自然是不敌杨仪的,于是魏延只能带领手下撤退回汉中 , 而我们从“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这句话就可以看到,当时的魏延是有多么的落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