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兵败被俘后过着怎样的日子?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三 )


南唐国弱,又无外援,加上自己用人不当,临阵时,还斩杀忠臣良将,南唐军节节败退,眼见长江天堑变通途 , 宋朝大军压境 , 没收了最后一丝抵抗的勇气 。
死亡,也许并没有那么可怕,但此刻为何如此不舍,是舍不得那“一响贪欢”,还是舍不得那“天上人间”?
关键时刻 , 劝主降宋的远比拼死一搏的要多,活着也许比什么都重要,哪怕只能仰人鼻息 。
毕竟遗老旧臣,南唐子民都是这样希望的,也能免得生灵涂炭,连累无辜 。奉表出降,是他们最后的商量,别无他选 。

李煜兵败被俘后过着怎样的日子?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文章插图
公元978年的正月某天,春节过后,曾繁华无双的金陵城,异常的冷清,东风无力,林红落尽,满目萧索,举国悲痛 。
因为过完这一天,南唐日月将变换,社稷将崩塌,太祖给他的时间不多,他匆匆来到祖庙拜别 , 话语万千 , 却不敢倾诉;想就此长埋青山 , 却不忍血染江河 。
他唯有静默忏悔,忏悔自己的生性仁懦,忏悔自己的书生意气,忏悔自己的贪慕浮华 , 忏悔自己的多情不止,愧对列祖列宗 。
历经四十余年的家国 , 绵延几千里的山河,却抵挡不住一场干戈,西风消瘦了年华,斩断了归去的路,带来了不由自主 。
乐坊里响起了别离的歌声,声声断人心肠 , 昨日还是帝王 , 今日却成流寇 , 催逼启程 , 此刻不再是国主 , 只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 。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
他被囚禁于京城开封,太祖封他为“违命侯”,尚会给他一丝尊严 。10个月后在“烛影斧声”的传奇中继位的宋太宗 , 似乎对他更刻薄些 。
他的一举一动都时时有人监视,旧臣没有诏令不能前来探视,过惯了富贵奢华,每月的用度都入不敷出,还需要自己乞求太宗的赏赐 。
小周后随制进宫叩安,太宗却时常留宿,让她彻夜不归,回来后将所有屈辱发泄在李煜身上 , 她也不是没有想过一死了之 。
而他总是哀婉苦求 , 唇边未干的几行泪痕,鬓角闪现的几缕银霜,都让她好心疼,心疼他无国无家,无依无靠,彼此就是今生唯一的伴,饮泣相拥 。
忍辱偷生,抑郁愤懑,满腔怨尤,流淌在数不清的纸笺之上,将伤痛缠绕成线,勾勒成圈,似永恒桎梏,无法逃离 。
多疑的太宗派南唐旧臣徐铉去试探 , 李煜见到这位昔日主降派的近臣,态度冷淡,表露出当时杀害忠臣良将的悔惜 。
徐铉回去复命,将这些告诉了太宗,太宗听后甚为不悦 。公元978年七夕,时值李煜42岁的生日 。
后主在府邸举办了庆生宴会 , 没有觥筹交错,没有喧嚣吵闹,没有雕梁画栋,只有自己和小周后,以及几名歌姬,五味杂陈,悲从中来,提笔写下了千古绝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多年的压抑 , 还是无法放下对家国的眷恋 , 终于鼓起勇气 , 诉说衷肠,哪怕深知这一阙情词衷曲,换来的可能是阴阳两隔 。
他也不想再听那些谩骂谴责,不想再这样卑躬屈膝,不想再任人摆布,他只想就此潦草收场 , 结束这样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