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哪个朝代的诗人「晚唐七绝」( 三 )


697年前后,由考功郎晋升为给事中,然后做了尚书 。给事中任上3年,尚书任上5年 。
705年 , 因受贿以及牵连遭流放,只待了五年,710年就接到平反通知从驩州北上,711年,回到长安就任新职,做了个闲官 。
代表作: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意/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 ,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白狼河北音书断 ,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杂诗三首·其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 , 长在汉家营 。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
《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
名句:
1.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ā豆乓獬什广谇侵?古意/独不见》)
2.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杂诗三首·其三》)
人物关系:
弟弟:沈佺交、沈佺宇、沈佺宣(兄弟四人都以文采出众,沈佺期是其中最有名的 。除老三沈佺宇没有出仕,其他三人同朝为官 。)
朋友:宋之问、杜审言

引用文献:
林善雨.沈佺期、宋之问诗歌研究.《安徽大学》,2007 .
感谢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诸葛学堂官方微博和诸葛学堂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此文为“诸葛学堂”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沈佺期哪个朝代的诗人「晚唐七绝」

文章插图
沈佺期哪个朝代的诗人「晚唐七绝」

文章插图
《唐才子传》之沈佺期评价沈佺期,不妨先从《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这首诗说开去: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
两地江山万馀里 , 何时重谒圣明君 。
杜员外审言即杜审言,就是我在前文说过的狂妄之极的初唐进士 。杜审言和沈佺期,宋之问皆是一路货色 。杜老爷子喜欢舔张易之的菊花 , 沈老爷子亦然 。不然此两人也不会互相唱和吹捧 。
史籍中对沈佺期的被贬没有过多的涉及,盖因当时武氏一朝,凡能当官的 , 也就没有几个好东西 。这些远不及骆宾王来得洒脱及血性 。被历史嘲讽下并无不过之处 , 然沈家后人在百度上想为沈老爷子这段铁案翻案着实有点可笑 。
兹摘录百度内容如下:、
文学史对佺期公“又皆谄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贵佞”这一说法与史实并不相符 。《通鉴纪事本末》中670年到705年李唐王朝内部所发生的一切政事和宫庭之议 , 犹其是在武后当政和太平公主参政的30多年中,史事、政事、帏事所涉所记之人愈千,但直接提到沈佺期之处很少,只间接说过他与宋之问同为上元进士,同作协律郎和考功员外郎,同是当时著名宫庭诗人 。宋因太平公主事受牵连,流放途中诏斩 。至于结交张易之事更是只字未提,“又皆诌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贵佞”一说何年何月出自谁人之口,已无考证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太平公主、张易之案在当时是铁案,如佺期公真参与其事 , 睿宗时是不会平反的,因为此二人也是睿宗李旦的死敌 。
但沈佺期在公元705年被流放驩州却是事实 。为什么被流放了呢?究竟是什么原因?这两问于史可以不究 , 于沈氏族人,犹其是佺期公的后人,不考证清楚终是遗憾 。作为佺期公之第49代孙,为族计 , 从公诗中也能找出一些沉冤不白的依据来 。既然是考证,总还要有证据才能说明问题吧 。佺期公《被弹》一诗中首先就说“知人昔不易,举非贵易失 。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这四句说得很明白,前两句是感叹语,大意是举人非贤,反受其诬 。后两句是说他是被他曾经举荐的人弹劾和审讯的,而审讯他的人又不遵守当时法令,小人得势,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他 。接下来是说“少以文作吏 , 手不曾开律 。一旦法相持,荒忙意如漆 。”意思是说初入官场时他是为皇帝做应制诗的,以专业为主,并不懂得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无端获罪,不知所措 。是一种遭到打击后的反思 。造成佺期公真正获罪下狱流放的原因按文字考证和分析有三条 。一是年轻、性耿、才高、宠久,遭人妒嫉 。佺期公很年轻时就中了进士,入了官?。斯⒔? ,不讲究为官之道,爱说直话得罪人,又因武皇时期经常跟侍皇亲国戚左右做诗,锋芒毕露,遭人妒忌 。“平生守直道,遂为众所嫉”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样的事在今天都是屡见不鲜的,何况是在封建社会正繁荣昌盛的时期呢 。“盛时无大事,朝臣各猜肄”历史上是不足为怪的 。二是在做给事中或尚书任上犯了“后官不反前官耻”的禁忌,树了对头 。按佺期公诗中自述 , 他是一个性守安静 , 生活谨严的人,在做高官时不收门生,不结朋党,缺少做高官的底层基?。?对前任做错的事不蛮不隐,该纠即纠,该翻就翻,有点一意孤行,“任直翻多毁,安身遂少徒”就是说的这些 。有一点可以看出来的,他得宠时得罪的人太多了,以至于遭到弹劾后朝中没有一个人出来为他说话 , 大多数人落井下石,正于他在诗中所说的“万铄当众怒 , 千谤无片实 。庶以白黑谗,显此泾渭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