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少年奇才欲求品行高洁却难挨生活贫苦终为五斗米而折腰( 五 )


李白《戏赠郑溧阳》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
素琴本无弦 , 漉酒用葛巾 。
清风北窗下 , 自谓羲皇人 。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
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
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 。
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 。
鼎石分门户 , 词场继国风 。
尊荣瞻地绝,疏放忆途穷 。
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
江湖漂短褐 , 霜雪满飞蓬 。
牢落乾坤大 , 周流道术空 。
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 。
盘错神明惧 , 讴歌德义丰 。
尸乡馀土室 , 谁话祝鸡翁?
白居易《访陶公旧宅》
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
垢尘不污玉 , 灵凤不啄膻 。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
心实有所守 , 口终不能言 。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
夷齐各一身 , 穷饿未为难 。
先生有五男 , 与之同饥寒 。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
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
我生君之后 , 相去五百年 。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
昔常咏遗风 , 著为十六篇 。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
不慕樽有酒 , 不慕琴无弦 。
慕君遗容利 , 老死此丘园 。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
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
子孙虽无闻 , 族氏犹未迁 。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
白居易《效陶潜体十六首》
先生去我久 , 纸墨有遗文 。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 , 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
两宋时期,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 。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 。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已" 。
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 , 然其诗质而实绮 , 癯而实腴 , 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 , 有失公允 , 但他用"质而实绮 , 癯而实腴"八个字 , 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 。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 。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 , 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晚年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
"居高声自远" , 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