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四灵的诗歌「宋代34永嘉四灵34翁卷的十五首诗作值得品读」( 三 )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注释
1、子规——杜鹃鸟.乡村四月
2、了--结束3、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4、蚕桑--种桑养蚕 。5、山原——山陵和原野 。
译文
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
赏析
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 , 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 , 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 , 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 , 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 , 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宝冠寺》山多猿鸟群 , 永日绝嚣氛 。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 。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 。谁昔来营此 , 寻碑看记文 。《泊舟龙游》未得桥开锁,去船难自由 。渚禽飞入竹,山叶下随流 。忽见秋风喜 , 还成早岁愁 。卧闻舟子说,明日到衢州 。《陈西老母氏挽词》八十余年寿,孀居备苦辛 。成家无别物,有子作诗人 。远客移书吊 , 新坟得佛邻 。秋堂挂遗像,癯若在时身 。《酬杜子野》千葩开欲休,独客思悠悠 。江水能相隔,春风不共游 。数篇诗未答 , 一幅信重收 。多少怀君意,莺声高树头 。《初晴道中》初晴残湿在 , 众树碧光鲜 。幽鹭窥泉立,闲童跨犊眠 。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 。石路是谁作,姓名岩上镌 。《处州苍岭》步步蹑飞云,初疑梦里身 。村鸡数声远,山舍几家邻 。不雨溪长急,非春树亦新 。自从开此岭,便有客行人 。《春日和刘明远》不奈滴檐声,风囘昨夜晴 。一阶春草碧,几片落花轻 。知分贫堪乐,无营梦亦清 。看君话幽隐,如我愿逃名 。《春雪》疑是梨花发,满园惊乍看 。不能为腊瑞,空自作春寒 。远遁营巢鹊,深埋吐叶兰 。从教艳阳晒,流去作波澜 。《悼雪庵禅师》悟了无生妙,归空若故乡 。竹房三尺像 , 石榻一炉香 。坏衲犹悬树,新松忽过墙 。僧中留不得,几日为凄凉 。《道上人房老梅》孤高不受埃 , 老怪昔谁栽 。仙魄乘槎去,龙身带雪来 。数枝寒照水,一点净沾苔 。头白狂诗客 , 花时屡往囘 。《冬日登富览亭》未委海潮水,往来何不闲 。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 。渔舸汀鸿外,僧廊岛树间 。晚寒难独立,吟竟小诗还 。《冬日过道上人旧房》已知超众相 , 假质任成灰 。房是他僧?。盼蘧煽屠?。冰乾半池水,花落一根梅 。犹是疑行脚,何年见却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