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搞生化武器,生化武器真的能让人失去理智吗( 四 )


一、是毒素类战剂成为研究的热点 。毒素是由细菌、微生物、动物、植物和真菌等生物体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这类战剂又称生物化学战剂,其毒性比现有化学战剂高出100~1000倍,并难于检测和核查 。2012年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 , 已解决毒素战剂的批量生产、稳定(不易失去活性或改变性状)和如何才容易被人体吸收(中毒)等技术难题,毒素作为战剂的可能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
二、是运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和改造各种生物战剂 。通过基因重组,使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中接人能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 , 使感染者难以治愈;或者在一些非致病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制造出新的生物战剂 。例如,在相中接人炭疽病基因,将眼镜蛇毒液的基因“插入”流感病毒等 。
三、是研究提高生物战剂杀伤效应的技术 。施放方法对生物战剂的杀伤效果影响很大 。研究表明 , 以气溶胶形式施放生物战刘是使用生物武器的主要手段 。一些国家很重视提高气溶胶的发生率、稳定性、感染力及控制气溶胶粒度的研究 。
生化武器
四、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发展新型生物战剂 。生物战剂已经从由自然界筛选致病微生物与毒素发展到利用DNA重组与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构建新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素的阶段 。
生物武器的发展将特别重视用遗传工程对微生物和其他单细胞按设计要求进行DNA重组,然后转入受体细胞中克隆表达,以获得新的定向生物战剂 。利用基因调控方法改造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基因,提高其毒性 。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天然蛋白质及多败毒素进行修饰改造使之成为具有毒性的毒素 。通过DNA重组转入受体细胞表达生产毒素,解决生物毒素的高密度、大容量培养和病毒的大量生产问题 。在发酵工程中应用固相培养、连续培养、高密度培养和中空纤维技术,大幅度提高细菌与病毒的培养效率,以缩小生放规模 。利用多肽合成与纯化技术,使小分子的多肽毒素(如芋螺毒素)能通过多成进行生产 。
2特点编辑
化学武器的特点是杀伤途径多,毒剂可呈气、烟、雾、液态使用,
生化武器
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误食染毒食品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持续时间长,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其缺点是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较大 。
在人类战争史上,利用生化武器作为攻击手段的记载很多 。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鞑靼人进攻克里米亚战争中利用黑死病攻进法卡城 。原来鞑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黑死病而死亡,他们把死者的尸体抛进法卡城里 , 结果黑死病在守城者中蔓延,终于放弃了法卡城 。18世纪英国侵略军在加拿大用赠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办法在印地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病毒,使印地安人不战而败,也是殖民统治者可耻的记录 。
神经性毒剂
这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剧毒有机磷酸酯类毒剂 , 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 。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 。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V类神经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 , 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
糜烂性毒剂
这是能引起皮肤起泡糜烂的一类毒剂,让人缓慢痛苦地腐烂死去,没有特效药,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
窒息性毒剂
这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 。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等 。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 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