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宰相与六尺巷的故事,六尺巷历史故事大全( 四 )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 , 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 , 指的就是张英家 。
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 。张廷玉也是康熙朝的进士 , 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 , 历50年宝刀不老 。他有这样的官场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淡泊致远、克己清廉的家风 。
张英、张廷玉父子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 , 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行 。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 , 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 。
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 。在张家官运的背后是康、雍、乾三世,在这样的皇帝身边做事没有能力和操守是不行的 。特别是雍正皇帝,虽然执政时间不长,却勤于国政,“崇俭而不奢”,“毫无土木声色之娱” 。张廷玉记录雍正:“上进膳,承命侍食,见一于饭颗并屑,未尝废置纤毫 。”皇帝连饭粒落于桌上也不舍弃!而张家父子为官也如履薄冰,严格自律 。历史记载,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殿试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张廷玉跪求雍正换人 , 以留得名额给天下平民英才 。雍正深为感动,将其子降级任用 。
张英以下,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家族六代共出进士13人 , 其中入翰林者12人 。张英长子张廷瓒,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入翰林,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次子张廷玉 ,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入翰林,官至保和殿大学士 ,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张英、张廷玉父子二代为相,“父子双学士 , 老小二宰相”、“门第荣耀,世不多见”,是中国历史的美谈 。而张家“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更是传为美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