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子产把原本写在竹简上的郑国国家法律“刑书”(包含三种法规)铸在一尊鼎上,并向百姓们公开 。
这个做法首当其冲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 , 不止本国的贵族,甚至晋国贵族羊舌肸都写信直接斥责子产的这一做法,说这样会让百姓减少对国家的恐惧之心,他们将会弃用礼仪而代之以刑书 , 用这样的办法不会安定百姓,反而会加快郑国的衰败 。
《左传·昭公六年》对此有此记载:
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 , 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 。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2. 晋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有子产的“铸刑书”在前,士鞅在此社会潮流推动下 , 也把本国刑法铸在了鼎上,并予以公示 。
虽然此次“铸刑鼎”之举在当时是有史以来的第二次,但也是晋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虽然铸鼎一事在后世称为进步之举,但在当时触动了贵族阶级的权益,所以“铸刑鼎”还没完成 , 这场对周礼的挑衅、推翻、甚至有践踏意味的“大戏”,就遭到了来自晋国贵族,以及孔子等儒家代表的共同谴责 。
比如孔子认为,百姓知晓了法律,就会只知法律,不晓廉耻仁爱,贵族特权就会受到影响 , 而凡事都付诸于法律,则与无诉讼的理想社会不符 。
为什么晋国上下、乃至社会各界反应这么激烈呢?
记载先秦礼制的《礼记》里有这么一句话“刑不上大夫”,而士鞅他们这一铸鼎行为在向天下宣告:此话在晋国行不通了 。
3. 赵鞅骑虎难下在这次闹出大风波的“年度大戏”中 , 如果说士鞅是“台后导演”,那么荀寅就是“主角”,赵鞅则是“配角” 。
可在别人眼里 , 可不管你是导演,还是主角、配角,只要参与到这部“戏”里的人,都要遭受猛烈抨击 。
魏舒知道了晋国三卿的所作所为后,就下令荀寅停止铸鼎 , 荀寅不但不听,还连拉带扯着赵鞅继续行动 。
开弓已无回头路,赵鞅被“唱红脸”的士鞅逼迫着,被“唱白脸”的荀寅怂恿着 , 不得不按照他们的要求把这场戏继续演下去 。
事后,虽然正卿魏舒对他们几人感到不满,但和赵氏关系好的韩氏不说话,智氏也不语,他这个魏氏真是拿范氏、中山氏、赵氏无可奈何 。
经这么一分析,“铸刑鼎”这场戏少了赵氏(赵鞅)还真不行,他不“背黑锅”谁背呢?
文章插图
三、结语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卿大夫都在用各种方法争取百姓支持 , 以为日后取代贵族政权打牢基础,晋国当然也不例外 , “铸刑鼎”事件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
其实士鞅是想动魏舒的“奶酪”,就联合中行氏“闹”了这么一出戏 , 作为第三参与人的赵鞅作为赵氏家族的代言人,无疑成了这件事的“背锅侠”和“挡箭牌”,这注定要为自己的成长“买单” 。
虽然赵鞅 “唱戏”是被逼的,但毕竟他还是唱了戏,所以他连带着挨骂也不冤 。
话说回来,“铸刑鼎”不仅仅是一场“戏” , 它的发生对晋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统治阶级专断刑法和随意处置百姓的特权局面被打破了;国君不再如文公当年居一国之重且君位不稳 , 执政大臣的权威严重下降并受到士鞅所铸法律的钳制,六卿离心力日益加剧 。
- 楚乔传原著诸葛玥死前那一吻注定他能抱得美人归嘛,楚乔传小说里楚乔和诸葛玥
-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为何没料到会下雨,诸葛亮和司马懿火烧上方谷
- 正史上诸葛亮和周瑜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周瑜谁更厉害
- 朱雨辰和姜妍主演的电视剧,姜妍与朱雨辰结婚照片
- 朱祁钰为什么把皇位让给朱祁镇,朱祁钰和朱祁镇谁先做的皇帝
- 世上最难处理的关系婆媳关系,为什么婆媳和妯娌关系难处
- 朱丹周一围幸福吗,朱丹和周一围恋爱史
-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禁忌,九九重阳的习俗和禁忌
- 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排名及简历,大将和元帅名单
- 正青春大结局章小鱼和温哲,正青春中章小鱼是和温哲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