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大农书农学专著中的杰作「古代五大农书农学专著中的杰作」( 二 )


【古代五大农书农学专著中的杰作「古代五大农书农学专著中的杰作」】

古代五大农书农学专著中的杰作「古代五大农书农学专著中的杰作」

文章插图
《齐民要术》
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
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
古代五大农书农学专著中的杰作「古代五大农书农学专著中的杰作」

文章插图
《陈敷农书》
全书3卷,22篇,1.2万余字 。上卷论述农田经营管理和水稻栽培,是全书重点所在 。中卷叙说养牛和牛医 。下卷阐述栽桑和养蚕 。陈以前的农书,多为北方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业经验总
本书则为第一部反映南方水田农事的专著;同时因作者亲自务农而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特色 。
他因为逃避金兵入侵,只能在长江南北奔波,在住地"种药治圃" 。因此,有机缘接触农夫与农业,为他撰著《农书》创造了条件 。《陈敷农书》成于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这时陈旉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 。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记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书 。
他特别强调掌握天时地利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指出耕稼是“盗天地之时利”,具有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提出“法可以为常,而幸不可以为常”的观点 , 认为法就是自然规律 , 幸是侥幸、偶然,不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未有能得者” 。
因此,在一系列农耕措施中,都有超越前人的新观点 。如著名的“地力常新壮”论,就是对中国古代农学史上土壤改良经验的高度概括 。他在“粪田之宜篇”中说,尽管土壤种类不一,肥力高低,但都可改良;认为前人所说的“田土种三、五年,其力已乏”之说并不正确,主张“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当常新壮矣” 。书中对开辟肥源、合理施肥和注重追肥等措施,都有精辟见解 。
在“耕耨之宜篇”中论述当时南方的稻田有早稻田、晚稻田、山区冷水田和平原稻田4种类型,分别阐述了整地和耕作的要领;在“薅耘之宜篇”中讲到稻作中耘田和晒田的技术要求、强调水稻培育壮秧的重要性等,都是中国精耕细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
此外,本书在养牛和蚕桑部分也有详细的论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到宋代达到了新的水平 。由于作者对黄河流域一带北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因而把《齐民要术》等农书,讥为“空言”、“迂疏不适用”,则是他思想和实践局限性的反映.
《王祯农书》
在中国古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兼论中国北方农业技术和中国南方农业技术 。由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 。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王祯农书》在前人著作基础上,第一次对所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 。
元朝统治中国97年,时间虽不算很长,但却在我国农学史上留下了三部比较出色的农学著作 。一是元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农桑辑要》,此后有《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 。三书中尤以《王祯农书》影响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