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说的小人是谁「诸葛亮在出师表说的贤臣和小人是指汉朝的哪些人」( 二 )


由于这两种人都不是通过正常的官员选拔途径取得权力,其治国理政的能力本就低下;并且其所代表的利益和目的都带有皇帝的“私人“性质,所以其行使权力的动机和出发点都是争权夺利,而非“治国平天下” 。“德不配位”者成了“祸国殃民”之人 , 故东汉一朝的国家治理水平每况愈下 。在士大夫看来 , 外戚和宦官便是其中的“罪魁祸首” 。
其实 , 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 , 把他们定义为“小人”的都是士大夫 。或者说,在东汉时,话语权掌握在士族知识分子手中 。在这一点上,连皇帝也无可奈何 。

诸葛亮出师表说的小人是谁「诸葛亮在出师表说的贤臣和小人是指汉朝的哪些人」

文章插图
图4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
士族的进击与皇帝的反抗士族,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建立伊始 。光武帝刘秀起家最早所依赖的正是老家南阳的几大豪族,而这些豪族也是士族的雏形 。这些豪族与皇帝的关系,类似于“合伙人”或“投资人” 。忌于这些人强大的势力和背景,皇帝不得不给予他们一部分特权 。起初 , 这些特权只是经济上的,但后来经“察举制”由经济上的特权进而在官员选拔任用上也形成了强大的话语权 , 直至垄断了官员的选拔任用 。由是掌握了政治、文化的话语权 。他们的后代无一不是身居高位者 , 而这种地位的取得则是来自于出身而非皇帝的赏识 。因此,对于皇权,他们很难说有多高的敬畏 。
发展到后来,朝廷和地方遍布世家大族和他们的门生故吏,而他们也在皇权之外形成了一股势力,并且相对独立于皇权 。这种现象必然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如果不想被制约 , 便只能依靠身边的亲近之人,即外戚和宦官(准确地说,是只有宦官 。因为宦官的生死荣辱皆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好恶) 。因此,东汉时外戚和宦官才会屡屡得势 。
所以 , 东汉的皇帝并不是天然地喜欢“小人”,或者说,外戚和宦官并没有说的那么“坏” 。更多时候,这是“皇权不振”带来的必然结果:士族门阀的壮大俨然成“尾大不掉”之势,与之而来的便是皇权的“萎靡”;为夺回权力,消除士族门阀的影响力 , 皇帝必然会找到自己的“代言人” 。这时,以外戚和宦官为代表的“小人”就被推到了前台 。
诸葛亮出师表说的小人是谁「诸葛亮在出师表说的贤臣和小人是指汉朝的哪些人」

文章插图
图5 东汉版图
?
贤臣与小人:屁股决定脑袋说了这么多,其实可以总结成一句话:贤臣和小人不是绝对的 , 而是相对的 。
当士族面对来自皇权的反抗时,会进一步强化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 , 表明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公”;而实际上,却是在与皇帝争夺政治权利,并且 , 他们将自己的行为都冠之以“天下”的名义,就使得皇帝所依靠的外戚和宦官的行为变成了“为私”(这也是为什么宦官被称为皇帝的“家臣”);加之掌握了话语权,后者在历史中便被还原为了“小人” 。
但实际上,外戚和宦官并不天然与士族存在权力上的冲突,而是背后的皇权与士族存在冲突 。因此,贤臣是否真的“贤”,小人是否真的“恶”,根本还是要看他们处的立场和代表的利益 。
文:爱影
参考文献:《出师表》《汉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