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会出现妻、媵、妾?地位有何不同?( 二 )


这种制度兴盛于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渐渐衰落(芈月传中,芈月的母亲向氏是楚王的宠妾苣姬的随嫁女,后来芈月也是以随嫁女的身份随姐姐芈姝嫁至秦国) 。
从地位上来说“媵”是属于“贵妾” , 在“媵”之外还有“贱妾” 。
这种身份的女子除了没有经过三书六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作主张照婆家的“奔者”之外,还有由于犯罪被惩罚而成为贱妾的 。
也有由于被买卖而成为贱妾的 , 这种身份的女子与后期的婢女地位相差无几 。
在总结了这么多关于配偶数量的情况之后 , 我们不难看出,在宗法社会中,一方面为了胤嗣之续,传宗接代可以“多娶” 。
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嫡庶之分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恰恰是婚姻的目的和古代社会宗法制所导致的 。
主要是为了达到“繁衍子孙”的目的,而认可“媵”“妾”制度,允许广纳姬妾 。
又为了维护宗法制的地位,所以严格区分嫡和庶,使“礼”之“亲亲尊尊”不受到破坏 。
而这也完全符合千百年来统治者和人民的需求 , 被统治者所接受 , 人民所信服 。
所以这套制度才能够稳定实行千百年,而不受社会和民众抵制 。
二:古代男女嫁娶的范围规定
先就男女双方之间的族系关系而言,还是从周朝开始说起 。
周在部族时代采取外婚制,在礼制上表现为以代表昔时部落的姓用以“别婚姻”(这里的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同姓代表着有着同一女性祖先),“使同姓不得相娶” 。
在法律上即所谓的“同姓不婚”制度,这一制度对于西周乃至后世的婚姻缔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到了战国之后,“氏”开始出现 , “姓”与“氏”不分 。
又有赐姓、改姓、义子袭义父之姓,还有胡族开始从汉姓等情况的发生 。
“姓”之间发生混乱,仅仅依靠“姓”的异同已经不能准确的辨认血统关系了 。

古代为何会出现妻、媵、妾?地位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所以将“同姓不婚”加以完善,以“同姓同宗不婚”为原则 , 这是在族系之间缔结婚姻的认识与规定的一大进步 。
《易·序卦》云: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古代为何会出现妻、媵、妾?地位有何不同?】也就是说天地为万物之本,夫妇为人伦之始 , 由此才会产生父子之亲,君臣之分,上下之义 , 从而构成整个社会国家 。
还是回到古代社会的统治方式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 国家或者君主不能够直接的实现对于个人的统治 。
所以他们要找到一个可以最大限度统治人民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家庭 。
所以他们通过礼制、法律来约束家庭 , 从而实现统治个人或整个上层统治阶层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