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二 )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文章插图
与人交好换人心,勉励将士振军心
大概是帝王家的铁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皇权面前皆可抛弃,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因所谓的功高震主之名 , 不得父亲的信任,兄弟之间嫌隙滋生,矛盾激化,连父亲的妃嫔也不待见他,李世民的处境十分艰难 。正值此时,长孙氏走了出来,她时常进宫给李渊请安,又与后宫妃嫔结交送礼 , 缓和了李世民尴尬的处境 。
但表面的平静终有被打破的一天,《旧唐书》记载:“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 , 左右莫不感激 。”矛盾爆发,李世民率领将士在玄武门设伏,这时候长孙氏站了出来 , 勉励将士,提振军心,而后玄武门之变大获成功 。
尽管长孙氏做的这些事并不是值得震撼的大事 , 但就凭她能在李世民处境艰难之际选择与之共进退、共生死,还努力为丈夫的事业四处奔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长孙氏值得被李世民的敬重宠爱,更值得后世效仿 。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文章插图
杜绝外戚 , 辅佐帝治
所谓爱屋及乌 , 又与长孙无忌年少结识,李世民提拔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即宰相),却受到了长孙皇后的反对,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服后,长孙无忌主动放弃了这个职位,长孙皇后认为长孙家族出了一个皇后已是贵不可言,能成为皇亲国戚已经是天大的荣幸 。所谓树大招风 , 仇人眼红,身处高位更容易出错,唯有避开权势才能长久无忧的生存,长孙皇后对外戚的做法足见她的非凡的远见和智慧 。
长孙皇后对待外戚不偏不倚,对自己也要求严格,《新唐书》记载:与帝言 , 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 , 可乎?"帝固要之 , 讫不对 。李世民常常与长孙皇后谈及国家大事,长孙皇后认为女子不得干政,立刻闭口不言 。其实,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比任何人都懂得后宫不议朝政的道理,但他更相信长孙皇后的大义与贤德,不会发生后宫乱政的现象,真正的把长孙皇后当成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生伴侣 , 明君贤后也不过如此了 。
当然,人无完人 , 每个人都有缺点,明君也不例外 。李世民常年征战 , 脾气难免急躁,李世民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魏征!每次朝会上都直言进谏 , 弄得我经常很没面子 。”皇后听完后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 , 并说:“因为陛下圣明 , 所以魏征才能直言劝告,有这样的忠臣我应该向您祝贺 。”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朝服进谏,魏征也因直言敢谏得到李世民的重用,这里面的功劳非长孙皇后莫属 。安抚丈夫,护佑贤良,长孙皇后担得起“贤后”二字 。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文章插图
公元636年,在长孙氏患病期间 , 李世民下诏修复天下佛寺并亲自到寺庙为其祈祷请愿,但天不从人愿,哪怕是一国之后也有走向生命尽头的一天,长孙皇后于六月崩逝于太极宫,李世民为其拟谥号为“文德皇后”,高宗时期加封谥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文、德二字的精髓在长孙氏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可见长孙氏在李世民的心中分量极重,更是对长孙氏一生的肯定与赞赏 。要知道太祖李渊的原配穆皇后也只是一个字的谥号,后太祖去世后,才随太祖谥号为太穆皇后 , 可谓是生前尊贵,死后同样享有殊荣,一生短暂,但已功德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