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邵雍绘制的先天图中,只要把阴爻当作0 , 把阳爻当作1,其排列与二进制的序数完全相同,这无疑是一个二进制的模型 。但是,这个二进制的模型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不能据此认为邵雍创立了二进制,只能说是数学思想把先天图统一到了二进制的理论系统之中 。
数学发展史的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数学成就的取得,无外乎两个原因 , 一是数学内部理论研究的进展,二是数学外部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首先,邵雍并不是数学家,他在数学上没有任何建树,没有撰写过数学论著 , 也未见他与哪一个数学家有过学术交往 。邵雍没有任何论述二进制的片言只语,他也根本不通晓二进制理论,他既没有明确界定和命名二进制的数学概念,也没有科学地表述二进制的重要性质和意义,更没有完善二进制与其它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邵雍的论著里 , 也看不出他具有超出常人的数学素养,邵雍创立二进制就像当今的“民科数学家”要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一样,是绝对做不到的 。不要说他,就是与他同时代的数学家们,也没有人涉猎过二进制的研究领域 。卦图符号在《周易》里早已存在 , 宋代之前 , 《周易》和伏羲卦图中根本没有二进制的信息 。邵雍在先天图里将这些符号重新进行排序,并不是主动按照二进制原理做的,只是碰巧排出了二进制数的顺序而已 。所以,我们只能谨慎地说,先天图里生长着二进制的萌芽 。
有人提出,邵雍说的“加一倍法”就是“逢二进一”法则 , 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猜测 。仅从词义上理解 , 它们也不是同一件事情 。“加一倍法”是增加了一倍的意思,即乘以2 , 是指伏羲卦图的生成过程 , 上一层级的每一卦顺次增加一爻,则卦的个数将增加一倍 。即“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 。故曰分阴分阳 , 迭用柔刚 , 易六位而成章也4 。”这完全是十进制的说法,跟二进制的“逢二进一”没有任何关系 。
从概念的原本意义考察 , 由阳爻和阴爻组成的卦图符号表示的是抽象的哲学事物,即使它们与数字有联系,也是十进制中的1—64,包括邵雍在内的宋元明清的易学家和数学家,没有一个人提出,可以用二进制数来表达 。邵雍在绘制先天图的过程中,凡涉及到计数问题 , 都是用十进制去解决的 。如说到八卦的排序,他的表述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如果邵雍懂得二进制原理,那么卦图符号的顺序就会很清晰,不需要借助任何方法,就很容易被人记忆,但是,直到南宋,朱熹还根据八卦符号的直观形象编写了记忆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短(?)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邵雍和朱熹都没有意识到先天图与二进制之间的密切关系 。清朝乾嘉年间 , 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汪莱,他的《参两算经》是专门论述进位制理论的著作,他也没有指出先天图就是二进制 。
那么,先天图怎么恰巧就与二进制的序数相同的呢?这个问题困惑了许多人,甚至有学者用概率论的方法解读认为,64个元素总共有64!种排列方法,要在这天文数字的排列中找到与二进制数的顺序完全相同的一个,这几乎就是不可能事件?。〗贸?,如果邵雍不是熟知二进制原理,他怎么就能够找到这一个排列呢?
其实,先天图和二进制都是由两个基本符号表示的,这其实就是元素可重复排列的组合问题 。从2种符号中每次取3个,排成一排 , 共有23=8种排法,得到《周易》里的八卦和二进制里的前八个数 。从2种符号中每次取6个,排成一排,共有26=64种排法,得到《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和二进制里的前六十四个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