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前期妇女讲究的佩挂装饰 , 有各式手镯和项圈 。 镂铸云纹的金质项圈是妇女们胸前的点缀 , 与珠玉缨路的装饰作用相同 。 流行很广 , 从宫廷到民间 , 从汉族到少数民族 , 都作为一种重要的配饰 。 用金、玉、铜、银做原料 , 制作出单环双套 , 多圈、镶嵌珍珠等多种形式 。 此外衣服上佩玉、佩镜也形成了习俗 。 但因宋朝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 , 加之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等因素的影响 , 追一时期的服饰总体上崇尚简朴、严谨、含蓄 。
本文图片
元朝服饰最初法定承袭辽制 , 后吸纳宋朝服饰特点 , 形成女真、契丹、汉族三合一的特色 。 明立国不久 , 就下令恢复了唐朝沿袭下来的衣冠制度 , 明朝女子髻式也颇多 , 但总体形式仍继承了唐代前期沿袭下来的基本样式 。 明代妇女的服饰与唐代前期妇女服饰相比 , 最明显的在于衣裙比例的倒置 。 唐代前期的衣裙比利时上短下长 , 明代妇女则逐渐拉长上装 , 明代裙褶十分盛行 , 有细密褶纹 , 也有大褶纹 。 裙装的用色偏向浅淡 , 大红的石榴裙和色彩分明的间色裙己经消失 。
清兵入关 , 为巩固其在中原统治计 , 强制施行“剃发令” , 但是随着生活的稳定和汉族服饰对满族服饰的渗透 , 满汉服饰特点在民间相互渗透 , 彼此影响 。 长袍马褂和旗袍又开始向宽衣大袖演变 。 实际上唐代前期妇女服饰的风格一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 。
本文图片
此外 ,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的图案多种多样 , 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历代的经典之作 。 从表现的图案纹样来看 , 多运用大自然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美好的事物 , 运用写实、写意、抽象或具象的不同风格 。 从秦汉至今 , 高贵的绸缎到民间的印花布多采用吉祥纹样 , 如龙凤、麒麟、鸳鸯等纹样 , 分别象征着富贵、和美、仁义、恩爱 , 或采用文字的谐音借用 , 如“莲”“鱼”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寓意 。 唐代织锦的图案正是利用这一象征的手法 , 采用文字并结合云气、动物、花草、几何形、甚至山水楼庭等众多迹象植物类图案中包括重复的大自然物像、流线图型等;还有几何纹 , 具有不同的形式 , 如龟甲、双距、方棋、双胜、如意等 。
本文图片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文化的当代意义
唐代前期由于国力强盛 , 这是唐代前期妇女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缘由 。 如果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内涵 , 那么衣冠发式等就是文化的外观 。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的意义不能仅仅是当今的服饰可以从唐代前期妇女服饰中汲取营养 , 而且己经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与符号 。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 , 是应该十分珍视的 。 一个没有自己民族服饰的民族是悲哀的 。 品味着大唐盛世服饰的神韵 , 让我们反观现代 , 我们不得不承认 , 作为曾经向大唐学习的日韩等国 , 在服饰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方面比我们要做得好 。 在深受唐文化影响的日韩 , 我们常常能够在重大庆典或节日上看到其本民族的服饰 。 日本女性的和服、韩国女性的韩服都形成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 在本国也都成为了一个产业 , 不仅创造了很高的经济价值 , 同时更使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 。 然而 ,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我们却看不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的服饰 。 汉族女性往往穿着旗袍参加大型活动 , 其实旗袍是满族女性袍服的一种改良 。 在这方面 , 日本和韩国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
- |唐代最美的讽刺诗,只有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可以相媲美!
- |大唐兴道,唐诗咏道,老子唐代受封为玄元皇帝
- |祁连山唐代大墓,考古专家大喊我们比盗墓贼早!墓志铭中藏秘密
- |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办“五彩润童年 同心向未来”儿童书画作品展
- |获奖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原创展——风尚与变革
- |1983年,妇女拿传家宝去鉴定却被没收,含冤告状29年,法院:归还
- |河北临西发现唐代墓志铭 极为少见使用燕国“圣武”年号
- |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书画作品展5月17日开展
- |2019年,祁连山挖出唐代完整大墓,居然是消失的文明古国王室墓
- 山西|山西有个小村,名气不大却藏唐代建筑,跻身中国top2木建筑,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