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又说回来 , 这个《华阳国志》里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 , 执玉帛者万国 , 巴、蜀与焉 。这跟《左传》、《后汉书》里涂山会盟的事件是对得上的 。大禹在会稽的涂山召集天下部落,各部落带着玉帛前来表示臣服 。涂山会盟标志着夏部落或者说夏国成为盟主,为之后夏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从这个时候开始,巴国就成了夏朝的小弟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巴国那些司法权力都上交给夏朝了,有点像美国的州法院跟联邦法院那么个关系 。
巴国对于夏朝来说是死心塌地啊,后来商汤灭夏,巴国仍然忠于夏还收留了不少夏朝的遗老遗少,跟商朝对着干 。根据有些甲骨文卜辞的记载,商王武丁还有他媳妇儿妇好曾经率军征讨过巴方,巴方就是指巴国 。这次战争当中商君还使用了伏击战术,妇好率一部分军队提前埋伏好 , 然后武丁率军驱赶巴军进入埋伏圈 。这应该是中国最早关于伏击战术的文字记载,这样战争的结局没法考证,因为找不到任何记载 。那这个道理也很简单 , 甲骨文主要是占卜用的,所以只预测未来不会记录结果 。
文章插图
不过《华阳国志》里记载,巴师勇锐 。巴国军队战斗力很强,很有可能商朝讨伐巴国的战争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再后来武王伐纣,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更何况咱们前面说了巴国国君也姓姬跟周王同姓,所以巴国积极参加了讨伐商朝的战争 , 而且还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商朝灭亡之后巴国就成了周朝的封臣 。
文章插图
到了春秋时期,巴国东边的楚国开始强大 。楚国核心区在今天的湖北一带 。巴国在湖北西部、重庆东部,楚国不断向西扩张,跟巴国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摩擦 。《左传》和《华阳国志》里就记载了多次巴楚战争 , 均互有胜负 。不过有时候两国也有合作 。有一回巴楚两家联合秦国联手灭了庸国 , 这个事跟一个著名的成语“一鸣惊人”有关 。而这场联合可以说是导致巴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庸国在哪?在上庸一带(今天湖北十堰的竹山县) 。这个国家虽然没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那么有名,但它在当时非常强大 。核心业务是盐业,几乎垄断秦楚两国的食盐供应 。公元前611年楚国饥荒 , 楚庄王却在那“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搞什么
韬光养晦 。在外界看来,这个时候是搞楚国的大好机会 。但是趁机搞楚国的不是老对手巴国,而是庸国 。庸国大举进攻楚国,楚国可以说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于是楚庄王“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联合巴秦攻取庸国,轻而易举就灭掉了庸国 。这次联合行动 , 三国就都分到了产盐区,巴国分到的产盐区在今天重庆东北的巫溪县 。不过,最占便宜的还数秦楚两国,尤其是楚国 。有了盐之后不再受制于人,国力越发强大,再加上楚庄王这位春秋霸主使得楚国一举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文章插图
春秋前期
楚国强大巴国自然就倒霉,很快巴国东部地区就被楚国一点点蚕食 , 巴国的地盘就完全退到了今天的重庆西部再也没有能力进入湖北 。
到了战国时代,诸侯纷纷称王,巴国也称王了 。这时候它的领土仍然很广阔 , 按照《华阳国志》的记载,巴国疆域往东到今天的重庆奉节,往西到四川宜宾,往北挨着汉中,往南到今天的贵州 。巴国看似面积大,但没多少平地 。地理条件跟西边的蜀国差得远了 。只不过靠着长江三峡的地理优势易守难攻 。
- 现实中的金山寺在哪
- 范进中举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什么级别
- 抬棺途中不能落地吗
- 历史上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 历史上镜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古代青铜镜的发展史
- 古人是怎么计算时间的 一个时辰是现在的多少分钟
- 三国时期的江东地区是现在的哪里
- 李俊出海建立暹罗国是真的吗 历史上存在吗
- 项羽举的鼎有多重 现在人能举起来吗
- 青苗法为什么出现那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