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帝为什么没有去泰山封禅?原因与宋真宗有关( 二 )


其实泰山封禅是一种儒家所弄出来的一种封建思想,要知道皇帝去封禅最得利的就是儒家了,因为封禅的思想就是儒家提出的,而且皇帝从山下到山上,基本上每一个动作都是儒家的大佬们在主持,这可以使得儒家的名声暴涨,所以我们看到每次皇帝封禅基本都是儒家带头呼吁的,而且臣子也是乐意看到的 , 因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公款吃喝、游览的事情,百姓也乐意,因为皇帝沿途都是撒钱的 。

明清皇帝为什么没有去泰山封禅?原因与宋真宗有关

文章插图
3、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不那么强为什么说是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不那么强呢?因为在明清以前的帝王,讲究君权神授,神是上天的统治者 , 自己之所以能统治万民 , 是天上的神授予自己的权力,因此作为帝王要感谢神明,给予自己的统治权 。而泰山古称太山,大为太,太山是指域内最大的山,太又通泰,所以在早期的中原王朝时期,泰山便是域内最高、最大的山,君王要想感谢上苍,泰山是最好的选择,因而,封禅泰山就成了帝王不成文的规定,随着后世对泰山祭祀,封禅的头衔越来越多,各地的泰山庙和信仰泰山的信众也成倍增加 。
俗话说“物极必反”信仰也不理例外,在宋朝灭亡以后,汉地被游牧民族占领 , 汉地的文化更是遭到打击,尤其是蒙元的统治者,蒙古军队在泰山脚下 , 除了烧杀抢虐之外,更是更是直接毁坏泰山的宫、观、庙宇,对汉文化的毁灭相当严重,虽说后期有建设,但终究没有之前毁坏的多 。到明清时期,已不怎么讲究君权神受这个概念,神也没有最初那么高高在地位了,统治者们更多则是讲人治,人的位置已经和神差不多了,但并不是说他们不祭祀泰山了,而是明清的皇帝没有祭祀,但终究没有以往的规模宏大,祭祀的人也从最初的帝王、诸侯,变为皇帝专门派遣的人员 , 或者山东的总督、巡抚之类的地方官员,祭祀的内容也从敬畏上苍,变成祈祷风调雨顺 。
明清皇帝为什么没有去泰山封禅?原因与宋真宗有关

文章插图
4、民间的信仰影响了皇家信仰随着历朝历代皇帝对泰山的敕封,泰山之神 , 在域内乃至众神中独尊的地位,是其它神灵所不能比拟的,因为他的影响力巨大 , 因此在每年春季,各地的泰山信众不远千里,或者携家带口到泰山 , 参加泰山庙会等等,于是忽必烈至元年间,一位叫赵天麟的上书忽必烈 , 认为泰山本是天子封禅、诸侯祭祀的地方,现在这些平民在这属于干越邦典,泄渎神明 , 请求制止民间的行为,于是泰山庙会就被元廷明令禁止了 。
泰山神的信众之所有那么多,不单单是应为东岳帝君或者泰山神,还有另外一个神仙,就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最早源于泰山玉女,而民众泰山玉女的崇拜,最迟晚于宋真宗的大中祥符元年,因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 去泰山封禅封的就是泰山玉女,并做有《玉女像记》,并令官员祭祀,到宋仁宗时期,玉女神又有了玉女池、玉女祠,无论贵贱都可以前往玉女祠祭拜 , 金人统治时期也有贵族祭拜泰山玉女 。蒙元时期在泰山脚下大肆毁坏建筑,忽必烈时期因为赵天麟的策书,民间信仰被禁止 。
其实元廷认可的是泰山封禅 , 不认可的是贵贱皆可信仰的泰山玉女,而众人皆往泰山参加庙会,其实是祭祀宋真宗封禅的泰山玉女 , 元廷为体现封的唯一性,而故意禁止民间百姓到泰山 。但是不能因为朝廷的封禁,民间百姓就放弃自己的信仰 , 为了挽救对泰山玉女的信仰,于是泰山玉女就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从最初高贵出生的泰山神之女 , 即玉女大仙、玉女娘娘,玉女祠变成诏真观 。随着明朝时期整个道教神仙体现的完善,泰山玉女也就塑造成了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神职也就有了送子、祛病消灾,保佑一方平安等,类似佛教中观音所干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