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二、 清朝灭亡后的上海1、 民国的考虑
按道理来说清朝灭亡后,列强们的很多特权也应该被收回,但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无论是直系、皖系,还是奉系,都想争取列强的支持,所以清朝和列强们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都继续发挥着效力,上海公共租界也因此继续按英国人的规则来给道路命名 。
然而上海本地人内心里却一直都接受不了洋人的这套规矩,但是他们又无力影响租界当局的决定,所以他们只能在私下里保留着自己以往的叫法,比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称南京路为南京路,而是用南京路原来的名称—大马路,还有九江路,他们会称之为二马路,汉口路 , 他们会称之为三马路等等 。
文章插图
南京国民政府在接管上海后 , 对于租界的列强特权也是不敢轻动 , 但是为了突显其对上海的主权,就没有在自己的控制区内推行公共租界的那种道路命名方式,而是自己弄了一套方案 。
当时国民政府计划在上海构建出一套"民国风"路网,所有相关道路的分别以"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和"府"字来组词命名,比如中华路、国宾路等 。然后再按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来进行分区 。然而在淞沪会战后,日本占领了上海 。日本效仿英国的做法,在上海全境推行道路的省市命名法,导致上海很多街道都被冠上了省市之名 。
文章插图
2、 新中国的考虑
日本投降之后 , 英美等势力又重返上海,国民政府不敢搞太多的大动作,就是在少部分的道路上换了一种命名方式,比如人名等 。一直到上海被解放,上海才算真正有了新气象,租界被取缔,英美等国在上海的特权也都被收回 。
新中国成立后 , 并没有完全废除上海道路的省市名,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一些 。毕竟很多道路的省市名都使用了很长的时间,虽然有不少上海本地人坚持着旧称呼,但是省市名在社会各界的使用频率还是很高 。如果陡然全部改名的话,肯定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
文章插图
自从清朝末年以来,战乱不断,很多其它省市的人避乱到了上海,他们大多会选择在用自己老家的省市命名的道路附近聚居,以求老乡之间能有个照应,由此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文环境 , 能够很好的彰显大上海的"大",也能体现大上海的气象万千 。
另外,大上海作为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以各省市名来命名道路 , 能打造出一种举国同兴的理念,加深上海和各省市之间的联系 , 加强上海市民和各省市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系,所以新中国才会继续推广这种道路命名规则,比如将原来法租界的霞飞路改名为淮海中路等 。
文章插图
结语综上所述,上海目前以省市名命名道路是始于英国,经由日本大力推行后,再由新中国优化出的结果 。以省市名来命名道路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新中国在肃清帝国主义遗留的时候没有一杆子打死,无疑是正确的,其它好处暂且不说 , 单单警醒世人的作用就很好,比如圆明园遗址 。
上海目前南北向的主干道命名多以省名为主,东西向主干道多以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为主,主干道之外的道路现在已经发展到区县一级,这是因为省市名已经无法满足上海道路的发展需求了 。值得一提的是 , 目前上海还会按区来分省市,比如徐汇区内的道路多以广西下辖的地市、区县来命名 。上海的这种道路命名方法其实也有在很多城市出现,比如广州、武汉等,但是能够有如此浓厚的历史底蕴和规模效应的 , 仅有"大上海"!
- 慈禧为什么有龙袍?和皇帝的是一样吗?
- 明朝皇帝寿命短是为什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的?
- 元朝之后的大夏是什么王朝?为什么不是统一的朝代?
- 梅兰芳和鲁迅为什么关系不好?两人为何从不来往?
- 韩德让为什么叫耶律隆运
- 扈三娘为什么嫁给王矮虎
- 兰陵王墓为什么不挖
- 西游记中地府为什么缺南瓜?
- 鳌拜为什么动不了索尼?为何索尼能压制鳌拜?
- 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写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