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喜欢供养门客?( 二 )


古人为何喜欢供养门客?

文章插图
最后一种是说客,就是口才出众、思维敏捷的门客,需要帮助主子谈判和游说的 。他们一般接受主子任务作为使者出门和他国谈判已达到某些目的,纵横捭阖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项相当厉害的事情 。
门客除了有职能上的分类 , 还有级别上的不同,毕竟有的大公子可以养几千人的门客,并不是所有人都一样,自然是能者优先 。
一般来说最低一级的门客只能有个温饱并不能得到主子更多的照顾,本身能力不行也只能做一点简单的事情 , 甚至没事情可做 。而最高级别的门客就可以享受很高的待遇:吃饭有鱼有肉 , 出门有车还有随从服侍 。公子们一般也很尊重这些人,都以老师、先生相称,自然他们也可以给公子带来更多的帮助 。
比如最著名的齐国的孟尝君,他就有三千门客,天天和自己的门客们打成一片,一起喝酒一起吃肉,给了门客极大的物质享受也给予了极高的精神尊重 。所以孟尝君在当时赢得了非常好的名声也就吸引了更多人能人异士来投靠于他 。
正是因为等级制度的存在才对众多的门客进行了筛选,门客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等级 。比如“毛遂自荐”里的毛遂就是一个低级的门下客,但是他自告奋勇一步一步也最终走到了很高的地位,受到了平原君的器重 。
古人为何喜欢供养门客?

文章插图
二、各取所需的雇佣关系门客所求
对于门客来说投于公子之下最低级的要求就是可以在乱世之下活命,有口饭吃有个栖身之地 。但是这样的目的的人一般也没有什么大志向也没有什么大能力,只能被称为“食客” 。
门客在最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真正有才能的人都是为了某种精神上的追求与政治报复,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像这样的门客一般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追求和主子一起建立一种“知己”上的联系,得到精神上的富足和尊重 。然后凭借自己的才能不遗余力的为主子实现雄图霸业 。
《战国策》记载:“良禽择木而栖”是当时门客最主要的特色 。这样的门客一般会挑选可以善待门客的主子,更有甚至会追寻具有相同思想和追求的主子实现霸业 。
实际上在春秋战国那样的乱局之下真正的主权者是门客而非主子,主子有人明白真正有才能的人需要自己追求而非等他自己来 。所以才有孟子敢于称病而不去面见齐王 , 也有颜斤蜀上殿堂却不上前还直面齐王职责“士贵耳,王者不贵!” 。这样的门客大都自视清高追求一个平等的对待,当然还有一部分门客是因为乱世之下必须依附于一方否则难以生存 。
古人为何喜欢供养门客?

文章插图
主子所需
既然那么多门客大多数都没有多大的用处,那为什么还要养怎么多的门客呢?不是徒增开支吗?不驱逐门客是对主子的普遍要求,作为自由人寄人篱下已是伤了颜面,如果再被驱逐就很难生存了 。即使是没有多大能力的门客也会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对于主子来说自然也是有作用的 。
门客是身份、财富和实力的象征 , 就像金银财宝以及官爵一样,在春秋战国时期门客的数量以及质量就反映了主子的实力 。
周朝末年礼乐崩塌,在各国进行军备和经济竞争的背景之下人才则显得格外的重要 。创造人才太慢太难,而大量的文人又因为王朝覆灭无法实现自己的报复,这样一种契约关系就达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