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需要从三方面去衡量,统治者的水平,战斗实力和天下形势 。曹操虽然赤壁之战大败 , 但是并没有一战失去所有 。之所以败,一是对时局的判断不利,那时并不能灭掉东吴集团,再者北方士兵不习惯水战,失去了作战优势 。退回北方的曹操,依然是那个“一代枭雄”,根基稳固,不是轻易能够撼动的 。三国君主此时都可以算是“明君”,有能臣辅佐,不像后期分化的那么明显 。
而战斗实力方面,曹魏始终占据了中国最富庶之地,冀、幽、青、兖、豫、徐等都是曹操的领地 。中国在东晋后渐渐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迁移,在之前的岁月,北方的经济实力是远超过南方的 。打仗真正拼的不是人数有多少 , 而是有生力量和经济实力 。这一点曹操一直占优 。
文章插图
而天下形势方面,《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记载:“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曹操占据最大的一个优势是政治优势,他终其一生没有称帝,而是假借汉室正统旗号,威慑四方 。这是曹操最有智谋的一点,这样天下群雄没有讨伐曹操的口实,而曹操仿佛才是那个“维护汉室”的卫道者 。曹魏集团在这三方都是占据优势的 。即使曹操于公元220年逝世,没有赶上公元221年发生的夷陵之战 , 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还是被曹丕顺利的继承了 。
第二个维度 , 夷陵之战即使刘备能赢,也是两败俱伤,反而容易被曹魏黄雀在后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鲁肃对天下形势的判断:“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 , 以观天下之衅 。”鲁肃在正史中堪称东吴的诸葛亮,对于时局的判断极为敏锐 。从他给孙权的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 , 曹操不是轻易能够除掉的,而东吴的优势是可以立足江南富庶险要之地 , “待天下之有变” 。
而诸葛亮对于东吴这个盟友的评价是“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本来是联吴抗曹,才能和曹魏构成一种均势 。现在刘备要打破这个均势,主动使联盟的实力降级,他就已经失去了先机 。
夷陵之战后 , 魏国马上就进攻吴国了,幸好陆逊早有准备 。但是如果刘备拿下了江东的沃土 , 一他无法收江东俊杰的心,二他无法在双方火拼之后还有实力对抗隔岸观火的曹魏大军 。《三国演义》开篇所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三国正好是这“合久必分”的历史拐点 。
【刘备有可能吞并东吴吗?成功的可能有多大?】公元220年,孟德死后,其子曹丕称帝;公元280年,晋灭东吴,三国终于一统 。曾经魏蜀吴鼎立的局面转眼成为历史风尘 , 载入厚重的史册,任后人评说 。曾经都想统一天下的三方势力,最后谁也没能问鼎华夏 , 司马家族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刘备做不到的,最后曹魏和江东集团也没能做到 。“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的故事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重演着,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
-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
- 刘禅有可能是曹操的儿子吗?
- 八阵图是什么样子的
- 诸葛亮隐藏的阴谋是什么 刘备为什么到死都没发现
- 诸葛亮为什么让刘备请他三次才肯出山
- 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失败 诸葛亮为何没有参加
- 庞统为什么选择刘备没有选择曹操
- 刘备错过四大谋士分别是谁
- 曹操鸿门宴为何放过刘备
- 揭秘刘备的真实陵墓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