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历史上,战车从来没有被彻底淘汰 , 凡是汉人政权,都是有使用战车作战的记载的 。中国人使用战场作战,一直持续到明朝后期 。满清因为是齐射打天下,所以就废除了战车 。宋朝时期,就有专门的战场部队,只是不是那种马拉战车,而是用于战阵防御用的战车 。明朝使用战车最著名的就是戚继光 。
战车一直在用,南北朝双方都是战车为主,骑兵为辅,直到隋初杨素认为自己的骑兵与突厥相当要三光才抛弃步兵车阵玩骑马与砍杀,唐时的朔方军后勤保障就是玩战车,宋没钱,连铁甲都没有何况车 , 而且宋朝皇帝认为用人力取代畜力是像纸张取代竹简一样是技术的进步,那还用什么战车,明朝用战车就是一种倒退
古代由于科技能力的限制,战车过于笨重,不利于机动 。赵武灵王引进的胡服骑射这种“高科技”战术形式,必然被各国广泛接受;而车战的形式退出主战场也就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了 。而且进入战国时代后,“礼崩乐坏”,春秋时期“点到为止”的“贵族战争”演变成了赶尽杀绝!当火器加入战斗后,古代战车自然而然的就更加没有了回归“正面战场”的机会 。不过“车”作为重要的后勤保障工具 , 还是活跃在军队的序列中 。
骑兵的出现导致战车退出历史舞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坦克的出现,也让骑兵退出了历史舞台 。
文章插图
3、战车的发展历史战车的主要武器有两类,格斗兵器和远射兵器 。
车战的主要格斗兵器为戈,戈是一种长柄的勾状兵器,有锋利的双面刃和前锋 , 战车所配备的戈一般长三米左右,由“戎右”使用在战车交错时用于勾击或啄击 。到了春秋时期戈大量的为戟所取代 。
车上的甲士一般配备有青铜剑用于防身,在战车毁坏或敌人跃上战车时作贴身战斗 。
战车上的远射兵器主要为弓或弩,这些远射兵器由射手负责使用,主要在战车较远距离冲击时,进行射击 。
战车上的人员防护主要靠皮制的甲胄和盾,(也有少量的铜制防具)战车的成员主要直立与车中战斗,所以甲士兵用的皮甲都有较长的甲身,并且根据人员分工的不同有不同侧重,如“戎右”需要挥动戈、戟等武器格斗所以他的“披膊”一般只到肩部 , 而“御者”则把“披膊”向下延伸到手手腕,并连有护手 。战车上一般使用大型盾,多数为皮制,并在盾加缀青铜部件用于加固 。
其种类很多,有轻车、冲车和戊车等 。战车最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 。以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车成为战争的主力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到春秋时出现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到了汉代 , 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1980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彩绘铜车 。前面的一号车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 。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 。车上立一圆?。?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 。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 。
中国春秋时期集中使用大量独辕马车搭载兵士作战的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 。古典战车运用的衰落,开始于春秋晚期 , 主要原因是争霸战争发展导致作战地域扩大,战场环境日益复杂化,只适于平原旷野驰骋的马拉战争越来越难以适应 , 于是步战复兴,步兵得到大发展 。战国时期骑兵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战车的衰落 。战国晚期秦、楚等大国的军力结构都是“车千乘,骑万匹 , 带甲(或持戟)百万”,军队的主体是带甲持戟的百万步兵,战车和骑兵都起辅助作用,其共同特点是机动性好、突击力强,但骑兵的适应性更好,所以当汉武帝大力发展了骑兵之后 , 古典战车就完全退出了战争舞台 。与此同时,汉代兴起了双辕的畜力车,主要用于运输,在军中也有广泛使用,除了载运辎重,也用于防御设障,后人有时也称之为战车,但与古典战车已完全不同 。
- 金角大王为什么有唐僧画像?是太上老君给他的吗?
- 古代满门抄斩有婴儿吗
- 朱然为什么敢杀关羽?
- 宋江为什么不娶扈三娘?难道是不敢娶吗?
- 六耳猕猴为什么敢去见如来?他不怕被发现吗?
- 缇萦救父为什么能成功?
- 刘伯温为什么不得善终?
- 关羽只不过是降个于禁,为什么就威震华夏了?
- 蜈蚣精为什么是蜘蛛精的师兄?那他们的师父是谁?
- 唐僧为什么叫老鼠精娘子?他们难道成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