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时候为什么打仗,水利,赈灾朝廷都有财力,但到了明末就不行了?因为明末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降低,商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增加,而税收仍然是以农业税为主,到了崇祯朝,打仗没钱,赈灾没钱,而江南富商巨贾一掷就是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皇上想增加赋税立刻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明末时期商业发达,商人从海外贸易中赚取巨额资金,由于东林党的阻扰,商业税却无法提高 。万历朝实在没办法 , 于是开征矿税 , 结果大臣们唆使地方官杀税使,由此可时见一斑 。如果皇权强势,财政充裕,那么可以在北方兴修水利,这样到了灾年也可以应对 。所以,那帮空谈误国 , 祸国殃民 , 自以为是,打击报复,只知逃税的东林党绝对是大明朝的奸臣,而打击东林党的魏忠贤绝对是大明朝的贤臣,对的起自己的名字,魏忠贤死后,东林党重新掌权,商业税罢 。我的观点是,皇帝应该减少任用富庶省份的官吏,尤其是有士绅背景的官吏,这样制定的政策才能从全局考虑,才能够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调配 。
二,明末经济制度的超前发展(黄仁宇,杜车别观点) 。中国古代为什么重农抑商,因为气候 , 河流 , 地理的因素决定了我国是个农耕国家,不像欧洲以商业为主,所以我国大部分人口是农业人口,这就决定了粮食生产安全是中国古代的第一要义,没了粮食,百姓就要造反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禁止海外贸易 , 正是为了限制农业人口从事非农行业,导致粮食减产 。
文章插图
而明末,江南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海外贸易活跃,大批的农业人口进入手工业或从事海外贸易 , 而张居正的赋税改革使得实物税转变为货币税,人们不生产粮食也可以交税 。江南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的后果就是江南人口的口粮需要湖广供给 , 到了明末战乱时候 , 江南富商们有钱买宅子,买地,却买不来粮食 , 清兵南下后,南方四镇的二十万精兵因为没有军粮,全部投降清兵,政府无粮 , 征兵也困难 。南方粮食姑且紧张 , 那么北方遇到了那么大的灾情,可以说天下已无粮赈济,设想,如果江南加大粮食生产,提前数年调运粮食储备于北方各?。?到了灾年,开仓赈济 , 情况是不是要好很多 。
三、再来谈谈张居正的赋税改革 。张居正的赋税改革使得明朝往商品经济迈了一大步,但正是张居正的赋税改革使得明末商品经济过渡发展,从而导致明朝的灭亡 。在张居正的赋税改革以前 , 农民收割完了粮食就可以交税,但赋税改革后就不行了,还要拿市场上去卖,换了钱再交税 。而收割粮食和卖粮食的季节都一样 , 大家都卖粮食 , 粮商就会趁机压价,等于农民又被盘剥一次,变相的加重了赋税 。江南这些地方还好一些,因为这些地方银子多 , 经济外向型大,还可以种植利润大的经济作物换钱,西北这些缺银,经济内向型的地方就更严重,农民为了换钱受的盘剥更大,所以除了灾荒外,农民起义为什么在西北爆发,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再加上前面说的,张居正的赋税改革等于是鼓励种植经济作物而不种植粮食,所以导致大明王朝灭亡的不是李成梁,不是万历 , 天启,崇祯,魏忠贤 , 而是张居正,这位大明王朝的第一能臣,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诡异 。
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 , 由于商业的过渡扩张,耗尽了帝国的资源,最终搞垮了这个帝国 。
- 《大明王朝1566》与《明朝那些事儿》,哪一部更接近真实的历史?
- 盘点能左右中国历史近千年的12大家族,看看都有哪些姓氏
- 明朝皇帝为什么会在湖北十堰建武当山?
- 《明朝那些事儿》对朱祁镇是洗白?
- 一位美国老兵的故事 跨越了75年的吻
- 江南古墓发现比甲骨文要早1500年的文字,到底是什么?
- 2020.3.20是世界末日吗?这样的谣言大家就不要信了呀
- 为何有人说2021年才是世界末日?这样的谣言大家敢信几分?
- 清末的太原奇案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发生过?
- 公元前二千七百年的中国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