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馆杀人事件|日本推理四大奇书,到底“奇”在哪里?( 四 )


战后 , 中井英夫创办《新思潮》 , 并就职于日本短歌社 , 与三岛由纪夫、太宰治等文学家皆有交往 。 对于日本推理文学 , 中井英夫也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 比如1957年 , 江户川乱步任《宝石》杂志主编 , 《宝石》是日本老牌推理杂志 , 曾连载横沟正史出道作《本阵杀人事件》 。 但此时本格推理式微 , 《宝石》也一度陷入赤字 , 为了拯救杂志 , 江户川乱步自掏腰包 , 邀横沟正史连载《恶魔的彩球歌》 , 并欲向当时炙手可热的松本清张邀稿 , 而促成此事的正是中井英夫 , 松本清张在《宝石》上连载的小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零的焦点》 。
此时 , 中井英夫也已经开始着手创作自己的推理小说 , 正是《献给虚无的供物》 , 1962年 , 此书只完成了两章 , 但中井英夫还是将其投给了江户川乱步奖 , 最终 , 这本只有两章的推理小说 , 居然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 这在江户川乱步奖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
事实证明 , 这本书确实值得这样的期待 , 1964年 , 共计46万字的完全版《献给虚无的供物》正式出版 , 主线内容是四起连环密室杀人案 , 但作者采用作中作的方式 , 将现实世界与虚构的推理世界交织 , 原本线条单一的连环杀人案在这种布局下产生出多种分支、可能 , 其色彩怪诞 , 是当时极为罕见并且完成度极高的“元推理小说” 。
黑死馆杀人事件|日本推理四大奇书,到底“奇”在哪里?
本文图片

《献给虚无的供物》 , 中井英夫著 , 薛军译 , 新星出版社 2012年3月 。
关于这本书的定义 , 中井英夫自称为“反推理小说” , 即具备推理小说元素 , 但实质的主题、描写的细节却和推理小说的旨趣大相径庭 , 有一种你以为这是一本推理小说 , 看完后发现不是的“相反”之感 。 从这一定义来看 , 前两本奇书也满足 , 可以说中井英夫是沿着《黑死馆杀人事件》和《脑髓地狱》的创作之路更往前走了一步 。 但在推理小说中 , “反推理”有其他的定义 , 指侦探最后的推理不是真相 , 这里的“反” , 有“反侦探”、“反权威”、“反套路”的意味 , 其本身还是推理小说 。 而《献给虚无的供物》则更符合“元小说”的定义 , 即针对小说而写的小说 , 书中虚构的推理故事和现实中的案件互相交织 , 彼此影响 , 本身没有脱离推理小说的范畴 , 反而增加了“元小说”的文学趣味 。
很显然 , 《献给虚无的供物》作为推理小说 ,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黑死馆杀人事件》和《脑髓地狱》 , 同样以推理小说为底本阐述全新的文学主题 , 其内容之庞杂、主题之晦涩、体量之巨大 , 都和其他推理小说如此格格不入 。 于是在1969年 , 各家出版社不约而同将这三本书打包出版 , 并冠以“三大奇书”的称号 , 经此营销 , 这三本跨越了战前战后三十年的推理奇作被绑在了一起 , 成为了经典 。
新本格的黎明之作:《匣中失乐》
严格意义上来讲 , 新本格之前日本推理只有“三大奇书” , 但这个名号实在太好营销 , 而这三本作品也在各种程度上确确实实影响了一批后来的作者 , 于是 , 为了延展推理小说之奇 , 向它们致敬(或者说碰瓷)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了 。
这其中 , 最为有名的就是竹本健治的《匣中失乐》 。
连载此书时 , 竹本健治还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学生 , 因为受到中井英夫的赏识 , 便在《幻影城》上连载《匣中失乐》 , 我们在上一期介绍新本格的专栏中曾经提到过《幻影城》杂志 , 它由日籍华人傅博创办 , 是新本格运动萌芽时期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 也输送了很多优秀的新本格年轻作家 , 竹本健治就是其中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