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铁牛历经千年为何不锈?揭秘黄河铁牛其余四只到哪里去了( 二 )


据专家测量,每头铁牛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重约50吨的大铁牛(准确的说法应是47吨) 。
那么,如此庞然大物,是如何浇铸成形的,又是如何运到建桥现场的?
据专家介绍,当地遗存的许多土制小铁炉,就和唐朝时期的炼铁炉大同小异 。
又据《天工开物》记载,古人铸造大型铸件,都会把数十个小铁炉运到现?。?通过导槽将熔化的铁水倒入模具中浇铸成形 。
那么,为何要将举国大工程放在荒芜的蒲津滩涂呢?
经济优势
从蒲津桥往东15公里,就是盛产池盐的运城 。历史上经常有大量的池盐从这里运出,因此人们称之为运城 。运城盐又名河东盐,唐朝时行销整个中国北方 , 人口众多的长安城是它最大的用户 。
军事、政治优势
1300年前的唐朝都城长安 , 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交通四通八达,西北有丝绸之路 , 西南有千里栈道,东南有运河水道,而东北正好是蒲津桥所在的秦晋通途 。可以说,蒲津桥是河东通往长安必经的交通咽喉,对于唐朝长治久安,版图完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
地理优势
这里距长安城的直线路程最近,又正好地处黄河的拐弯处 , 相对水势较为平缓 , 利于修建 。如:赵州桥、广济等古名桥都是建在河流的拐弯处 。
那么 , 为何不修建木桥或石拱桥?
赵州桥可比蒲津铁索浮桥早100多年 。

黄河铁牛历经千年为何不锈?揭秘黄河铁牛其余四只到哪里去了

文章插图
一是黄河每年产生平均16亿吨的泥沙 , 如果建成木桥或石拱桥,随着河底的上?。?用不了几年 , 桥就会被泥沙覆盖 。但是,浮桥就可以利用铁索灵活变动 。
二是黄河全河多年天然流量高达58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达到了1774.5立方米/秒 。如此巨大的水流量及水流冲力,以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克服 。
建成后的铁索浦津浮桥,是中国历史上用铁量最大的一项工程,也是黄河上最大的一座浮桥 。
据民间传说 , 六、七百年前这里还有一座巨型浮桥,如彩虹挂天、巨龙戏水 , 上面车轮滚滚,人喧马嘶,昼夜不绝,前后沿用了上千年,桥的两岸更有八头大铁牛 , 令黄河低头 , 神鬼莫犯 。
浮桥及铁牛消失之谜公元1222年,在金朝与蒙古争夺蒲州城的战争中,蒲津浮桥被一把火烧为灰烬 。就算被烧,大铁牛还在,想要修建也极为容易,但是为何蒲津浮桥和大铁牛就此消失?直到后世才被发掘 。
黄河铁牛历经千年为何不锈?揭秘黄河铁牛其余四只到哪里去了

文章插图
一方面,自唐之后 , 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不断东移,曾经长安的区位优势已然不存,因此从宋朝之后,历朝历代再也没有进行重新修建 。
另一方面 , 从800年前的宋代开始 , 黄河水患频发,可谓“三年一决口,百年一大患” 。而在此之前的数百年间,黄河水势一直较为平稳 。因此,由于泥沙的连年累积,洪水灾难频发,河床不断加高 , 八只拉扯蒲津铁索浮桥的地锚(大铁牛),就此被泥沙掩盖 。
1300年后 , 当黄河铁牛被人们发掘出时,未曾大损,只是锈迹斑斑,而并非完好无损 , 但它却记录了一段中国桥梁历史上的辉煌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