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将洪承畴,曾以绝食反对降清,为何最后却投降了?( 二 )


再次,范文程、孔有德等人的经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皇太极继任后金大汗开始,就一改努尔哈赤对于汉族人的歧视政策,一方面消弭满汉矛盾,加强民族间的团结,另一方面,对于汉族的文臣武将予以了重用 。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范文程和孔有德了 。

明末大将洪承畴,曾以绝食反对降清,为何最后却投降了?

文章插图
范文程是通过后金自己组织的科举考试选拔出的汉族官员,受到了皇太极的欣赏和器重,成为皇太极非常倚重的心腹和智囊,而他也参与了劝降洪承畴的工作,并且皇太极亲自为其披上裘衣便是范文程的计策 。
孔有德在“吴桥兵变”后投降了清朝,并且受到了皇太极的极度的礼遇与重用 , 其地位和待遇是远胜于在明军时期 。
也正是看到了皇太极对于汉族这些文臣武将的礼遇,也让洪承畴放下了后顾之忧,同时也对自己的前途有了新的期望,这也间接促成了洪承畴的投降 。
最终 , 在清崇德七年(1642年)五月初五,洪承畴偕祖大寿等降将在皇太极面前俯首称臣,正式投降了大清 。
投降后的洪承畴成为了大清王朝的功臣 , 同时也就此成为了南明朝廷的“噩梦” 。
不少“清黑”和“明粉”们在评价明末清初时期,汉民族“最大罪人”的时候,洪承畴总是会位列其中,成为排名位居前列之人,而这也正是因为洪承畴在清朝一统天下,荡平南明小朝廷的过程中 , 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在担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安抚地方,招降、收编反清武装,对于清军平定江南及福建地区立下大功,与此同时,洪承畴也极为残酷的清剿南明残余,镇压反清起义,受到了江南地区人士的批判 。
之后,洪承畴担任五省经略,全面指挥与南明永历政权的战争,在永历政权内斗以及孙可望投降后,洪承畴率领的清军开始占据绝对的优势 , 最终消灭了永历政权 , 而这也是南明小朝廷的最后一个政权 。
至此,大清王朝正式完成法理上的统一,而在这期间,洪承畴可谓功不可没 。
洪承畴去世一百多年后,被乾隆皇帝列在了《贰臣传》中 。
洪承畴自投降清朝开始,深得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帝王的信任与器重,再加上功勋卓著,也得到了极高的礼遇与朝堂地位 。
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康熙皇帝特恩赐祭奠如制,谥号“文襄” 。
明末大将洪承畴,曾以绝食反对降清,为何最后却投降了?

文章插图
然而,对于大清王朝一统天下如此重要的洪承畴,最终也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为了进一步缓和民族矛盾,加强满汉之间的团结,同时瓦解汉族的反清情绪,进一步统一思想,并且巩固自身统治,下旨编纂了《贰臣传》,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用以警示世人 。
洪承畴也被列入《贰臣传》之中 , 并且被收录在了“甲编”之中 。
能够编入甲编的 , 都是对于清朝赤胆忠心 , 功勋卓著之人,包括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祖大寿等这些为立下赫赫战功之人,都在甲编之中 。按照乾隆皇帝的说法:
“所以至有二姓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 。”
所以乾隆皇帝肯定的功绩,否定的是气节 , 而这归根结底还是政治统治的需要 。
只是可怜了洪承畴,自己在世的时候被明朝遗民不断批判,去世后一百多年,再次为清朝君主树立为反面教材,如果洪承畴泉下有知,必然是非常的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