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和张仪谁更胜一筹 为什么连横能破解合纵( 二 )


最为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秦与其他各国的关系,在秦成功崛起了之后,其他各国是为了对付它多次达成了同盟 , 可是前后没有一次是真正把秦给打败的,反而都让秦国用连横的方法把他们的联盟一次次给拆散了 。真正合纵成功的也就是关东地区的这些国家起来把齐给打败了,可以说合纵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 反而是秦依靠着连横的方法,成功把东部的这些国家给分割开来,然后一个一个的收拾 , 最终是取得了胜利 。
为什么合纵没有办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呢?其实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了,因为合纵本身就存在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对于各国来说 , 没有谁是真正的要更加强大的,秦齐一直都是东西部的顶级强国了,可是它们都没有力量去直接消灭七雄里面的任何一个,毕竟在这些平衡的局面里面,一旦有这个动静就会立马引发其他国家的合力攻击 。
这些国家在本身上力量差得非常有限,所以合纵一开始目的就非常不明确,不是针对某个国家的,也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环境的,那么合纵还有一个问题 , 就是本身这些国家的同盟就存在着问题,毕竟这些国家经常是相互来打,彼此的矛盾都非常深了,即便是为了保存自己,也都是相互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相让,这就使得这些国家的联盟本身就非常松散 。
这对于连横来说就是非常容易破解的了,只要利用这些国家的矛盾和利益关系,就可以轻松化解这些国家的联盟 , 那么合纵就搞不成了,所以战国时期真正形成同盟的没有几个 , 反而是各打各的才是主要的情况 , 合纵的失败自然就没有办法避免了 。

苏秦和张仪谁更胜一筹 为什么连横能破解合纵

文章插图
3、苏秦和张仪到底谁更胜一筹就二人的仕途来说,张仪是强于苏秦的 。苏秦晚于张仪拜入鬼谷子门下,虽师出同门,两人都能言善辩、才华横溢 。但他们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政策,他游说秦国周围的国家依附秦,从而得到庇护,以免受到其它比自己强的国家的攻打,他的政论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赏识,而后被封了官职 。
苏秦的仕途并不像张仪那么顺坦,他出师后屡屡碰壁,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受挫心灰后苦读《阴符》,以合纵的政略游说六国共同攻打秦国,其名气与处境才有所好转 。他们二人的仕途似乎和他们的运气相关,张仪的运气好,较早地出现了机遇,并及时把握住了,他连横的政论为秦国带来了可观的利益,从而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赏识.而此时的苏秦出师后四处游历却无人问津,当苦研文书后提出的合纵政策符合当时的局势才开始被多国奉为座上宾 。
乍看没问题,其实深入了解张仪和苏秦的沟通方式与表达技巧后,你会发现 , 他们二人的仕途与其他的因素关系更大,即游说的出发点和游说技巧 。
那么,苏秦和张仪谁的游说技巧更胜一筹?答案是:张仪的游说技巧更胜一筹 。张仪巧妙地平衡着游说国家的利益和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他游说是从所属国的利益出发,真切地分析,用切实的好处来打动并效力国家领导人 。
他积极为秦国的利益考虑,使得秦国走向强大的道路:他的连横策略迫使韩魏朝拜,让秦国联合周边国家攻打弱国 , 秦国因而也占据了富饶之地,这片肥沃土地为秦国后来的征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
反观苏秦 , 他更多地是以自身利益为主 。他各国周游时希望的是自己能够被某一国君赏识得到重用,在他成为一国的座上宾后他的欲望就开始变大,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人的重用 。他带着自己的小心思,在分析利弊时就会用一些小手段来使事情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如苏秦在齐国为官时和燕国密谋吞并齐国 , 但事情败露,未能成功 , 他自己也因背叛而被齐王处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