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2、拜占庭帝国的求救马其顿王朝开始后,国势恢复的东罗马对法蒂玛王朝等西亚回教诸国的战争开始再度白热化 。1025年,巴西尔二世驾崩后,由于连年内战,东罗马国势日衰 。1071年,塞尔柱帝国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大胜拜占庭帝国军队,结果使拜占庭丧失了大半的国土,其版图只限于巴尔干半岛一隅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 。至此东罗马无力单独对抗穆斯林威胁,君士坦丁堡方面因为失去安纳托利亚作为屏障,不得不寻求西方的军事援助 。
文章插图
3、西欧社会的变化11世纪前,欧洲人口并不多,许多人受着贫困的侵袭;木质城堡局限了人们的视野;货币不流通,文化只见于王宫和修道院 。权力分散和野蛮粗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10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趋停 , 人口逐渐增加 。农民们有了较好的工具,他们开垦荒地和森林以扩大耕地,富余粮食也越来越多 。城市居民增加,开始有别于乡村,不过这些城市规模远小于东方 。在东方许多港口 , 西欧人的身影较频繁出现了 。
随着基督教在维京人、马扎儿人和斯拉夫人中的传播和加洛林王朝的崩溃,西欧国家的疆域逐渐趋稳;另外,采邑制更加普及,封建领主遍布,他们买得起包括战马在内的作战装备,这些领主以及随从们被称为“骑士”,成为贵族阶层的一个象征 , 建立在日耳曼崇尚勇武、荣誉和忠诚传统上的骑士制度逐渐成形 。
许多国家内战、民族迫害和领主间的私战等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像公国、伯国这样的封建领地实力相对均衡 。贵族阶层的作战和冒险欲望强烈,这与当时天主教廷发布旨在使人们克制暴力的“上帝和平、上帝休战”运动相矛盾 。
文章插图
4、宗教-朝圣的世俗化和教会派别斗争11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克吕尼运动的高峰期,宗教的思想观念与感情已深入到人们的骨髓,人们的时空观、财富观、劳动观以及其他一切行为,无不受到基督教的深刻而持久的作用 , 在几乎任何一个教堂或小村庄都会听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对天国的追求和对地狱的恐惧 。十字军东征发生前的10—11世纪之交,正值基督教史上的所谓“世界末日”,而这时的西欧也正处于长期的荒年 。
人们疯狂地相信《启示录》中提到的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以来的千年末日已经来临,类似“世界末日之时 , 西方皇帝会在耶路撒冷加冕,并与反基督的异教徒在那里战斗”的传言在欧洲各地到处散播 。
在这种压力下,一种强烈的“赎罪”与“修来世”的意识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人们把现实苦难看作是上帝对其的惩罚,积极提倡苦修、禁欲、补赎,并由此引发出狂热的对物崇拜和圣地朝圣 。在欧洲圣地朝圣早已有之,但此刻的朝圣被教会赋予了新的含义,即朝圣本身也是一种补赎 , 朝圣者启程之始要象教士一样立誓信教,朝圣期间要过独身生活,并要朝圣者到达圣地进行祈祷时,“他本身已具有了一种权力,可杀一个邪恶的人或治愈一个病人” 。
到11世纪时,欧洲朝圣者的人数空前增长 。原先小规模的朝圣被大规模的忏悔朝圣所代替 。1054年康布雷主教率领3000名朝圣者前往耶路撒冷;1064年—1065年德国科隆、美因兹等地的主教率领上万名基督徒和一支拥有相当人数军队组成的朝圣大军前往耶路撒冷,结果约有3000人在途中倒毙 。在当时宗教文化浓厚的时代氛围中 , 去往圣地进行“圣战”成为一条便捷的赎罪途径,对于穷苦又无援的民众来说,朝圣或到东方去“圣战”也是他们改善命运的出路 。
- 十字军东征的过程是怎样的
- 十字军东征与犹太人什么关系
- ch53K直升机价格为什么那么高
- 秦国为什么主动冒险发起长平之战
- 二战法国38天投降是为什么 国力跟不上吗
- 德国日本战败国为什么迅速崛起
- 希姆莱为什么不是元帅
- 诸葛亮为什么不沿着汉水讨伐曹魏?其实核心原因是诸葛亮求稳的性格作祟
-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东南亚后为什么没打印度
-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辅佐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