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和官员的帽子有何讲究?( 二 )


民间和官员的帽子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而弁,地位次于冕的“帽子” , 通常配礼服穿戴,文有爵弁,武有皮弁 。在郑注的《士冠礼》中说“爵弁者,冕之次,其色赤而微黑 , 如爵头 。”后来的“乌纱帽”也是由弁演变而成,直延用至明代 。
民间和官员的帽子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而冠,相对弁来说,更为寻常,古时说“二十加冠”,可见冠也是普通士大夫和官僚家庭可以佩戴的“帽子” , 起初,发冠只是用以包裹发髻,人们戴发冠只是为了生活方便,同时也有一定的美观装饰作用,至于发冠的样式则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而到了商朝 , 冠服开始有了一定的讲究,有小冠、頍冠等区分 。
民间和官员的帽子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而那时的庶民以及身份较低微的人,则不能戴冠,只能束巾,偶有士大夫也戴巾以表气节,巾更像是如今的帽子,帽子是由巾演变而来的 , 据南朝梁陈之间的顾野王所撰《玉篇》载:“巾 , 佩巾也 。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 。”女性用的称之为“巾帼”,男性用的称为“帕头”,到了后周时期,出现了一种男女均可用的“幞头” 。到两汉时期 , 束巾成为流行 。
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批雕刻玉石人像可以看到当时几种不同的帽饰样式:
民间和官员的帽子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春秋战国时期:“帽子”的实用性突出
战国时期,随着周朝历代天子们威信的下降,为早日强盛的诸侯 相继“变法”,除“奖励耕织,发展桑麻”,还大力发展尖甲利兵以维护政权,“服饰制度”大部分沿袭了前朝 。
这个时期,“帽子”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军武方面,为更有效地抵御敌方武器的杀伤 , 人类首先学会的是“孚甲自御” , 从而形成了早期葛藤编制成的背心式甲胄及藤帽,以及青铜制成的盔帽 。
据载,其形制的沿革最初是在弁形上加以箕式形制的,后又加暖额,只是春秋之际已无实物可考 。
民间和官员的帽子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秦汉时期:“冠”蜕变成“帽”,样式多样
秦汉时期,对于“帽子”的佩戴,仍遵循古代帝王臣僚参加重大祭祀典礼时戴冕冠之规章不改 。
秦人尊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不可毁伤”的古训 。对发须极为珍惜 , 爱护备至,对“帽子”的佩戴也极为重视,秦汉时代就有帽,由冠蜕变而成,依记载:将冠的骊裁掉成帽,为官吏在宴居时戴用,庶人与无爵位者也常戴用 。
帽子的种类也变的更多,秦兵马俑中除了各色各样的军士之外,其多种多样的“帽子”也让人叹为观止 。
民间和官员的帽子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而在两汉时期 , 除了保留冠冕制度之外 , 其冠的种类也变得更多 , 据《续汉书·舆服志下》记载 , 汉代的冠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通天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獬豸冠)、武冠(鹖冠)、建华冠、方山冠、巧士冠、却非冠、却敌冠、樊啥冠、氏冠等 。
民间和官员的帽子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除了冠冕,汉人戴巾帻是最为常见的,成为了一种风尚 。
在汉代时,帻被改进成一种帽子,可以在头顶上部直接盖住发髻,四周有整齐的边缘 。最初,帻在汉代普通平民中广泛使用,在出土的陶俑和画像石中有很多带帻的普通士兵和百姓的形象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帻不再仅限于下层人民之中,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帻开始与冠结合使用,如文官在进贤冠下戴介帻,武官帻在武冠下衬有平上帻,有的则把巾与帻结合使用 。帻也有了各种具体的名字,如平巾帻、介帻、平顶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