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一份日本向驻檀香山领事询问舰队在珍珠港停泊情况的电报被破译;10月,日本又有电报要求驻檀香山领事每周汇报两次军舰停泊位置 。对此,海军情报署并没有特别在意 , 甚至没有转发给太平洋舰队指挥官 。
美国为什么没有将这些讯息 , 从海量情报资料中筛选出来 , 予以重视呢?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这些讯息的重要性获得了重新认知 。但在事件发生前,对美国的情报分析部门来说,从千万份资料中将这些讯息的重要性识别出来,是一项难度非常高的工作 。
当时,美国的决策层倾向于认为 , 日本不会真的敢于进攻美国 。他们判断,日本或者北上配合德国,一起进攻苏联;或者南下占领东南亚,是更大概率的可能 。当1941年11月底 , 日军军舰消失在美国的无线电监测中后,美国情报部门仍倾向于判断:这些军舰还在日本海域内 。美国海军中负责远东情报的麦卡勒姆认为:“从整个形势来看,日本主要战备矛头所向,第一步是事实上支配和占领泰国,第二步大概是迅速进攻英属领地 , 例如缅甸和新加坡 。”
![美国故意让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真的吗?](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1/0211041155-3.jpg)
文章插图
上述倾向性判断,本身即是诸多情报资料综合分析之后的结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证实具备可信度 。在这样的前提下 , 要从海量情报资料中,将并不算多的、与珍珠港袭击相关的讯息识别出来,并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类似案例,在现代战争史上屡见不鲜 。比如,国民政府1944年对日军的“一号作战”,出现严重误判,也是囿于情报分析的惯性,认为日军此次攻击 , 在规模与目的上,仍与之前多次出击相似,故虽然接获有其他情报 , 但却未能将其重要性甄别出来)
此外,在技术上,美国也认为 , 日本海军不具备长途进攻珍珠港的续航能力,鱼雷在珍珠港的浅海中无法发挥战斗力 。
不过 , 虽然未能充分识别出这些讯息的重要性,在美日谈判破裂前后,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决策层,还是几次提醒驻守珍珠港的美军最高指挥官金梅尔,要求他提高战备 。1941年11月27日,海军部甚至向金梅尔发出了战争警告 。
可惜,美国终究还是低估了日本孤注一掷的决心,也小看了日本的技术能力——续航和鱼雷在浅海的使用问题 , 都被较好解决,这使偷袭珍珠港成为可能 。
综上,略言之:美国未能从纷乱的情报中,识别出日本的真实意图,这是珍珠港仓促遇袭的主因 。所谓“罗斯福事先已接获情报,却故意按兵不动 , 坐待日本袭击珍珠港,以挫败本国反战派,进而取得对日开战的理由” , 纯属无稽之谈 。
- 古代最经典的十则笑话,让你会心一笑
- 中途岛海战中日本为何战败?美国如何做到5分钟之内击沉3艘航母的?
- 今日星座运势查询美国神婆网 今日星座运势查询美国神婆网吃什么对肝胆好
- 二战美国如果没帮助苏联 苏联能战胜德国吗?
- 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的时候说了句什么让人捧腹大笑?
- 若美国与伊朗开战会成为第二个越南战争吗?
- 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大乌龙事件,舰队司令晕船掉海里淹死了
- 美国大兵对冰淇淋到底有多热爱?逃命都不忘挖上一钢盔的
- 曹丕让曹植写《死牛诗》的故事
- 如何惩罚孩子 美国人如何惩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