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三 )


铜鼓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曾是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 。壮族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目前流传在壮族地区的铜鼓舞,表演时,一般是将四面铜鼓挂在村前的大榕树上 , 由四个小伙子敲击,作为伴奏;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双手持棍敲击,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 。他边敲鼓,边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转身打、翻身打等各种击鼓动作 , 节奏由慢到快,反复变化,舞姿灵活敏捷 。另有两个小伙,一个左肩扛竹筒,右手持竹棍边敲竹筒边舞,另一个拿雨帽为击鼓者扇凉,边扇边舞 , 三人彼此穿插跳跃,配合自然协调,场面热烈,情绪欢腾 。
3、 广西三月三特色美食3.1、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 , 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 , 又称“乌饭” 。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3.2、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
3.3、荠菜煮鸡蛋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
3.4、竹筒饭
广西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竹筒饭 。岭南一带盛产竹子 , 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吃起来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 。
3.5、壮粽
壮族人称粽子为“粽粑” 。宁明庄粽子是用糯米和猪肉做成的大粽子 。是壮族人民在三月三制作的一种特殊的传统食品,也是祭祀祖先的食物 。庄子比我们平时吃的粽子大得多 。通常要几个人一起吃饭才能吃完 。
3.6、水菊粑
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安庆太湖县、潜山一带,有吃水菊粑的习俗 。水菊又名鼠曲草 , 清明菜、寒食菜、粑菜,四五月开细小的头状花 。在我国的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各省的原野、田坎、路旁均有生长 。春季可以采摘嫩茎叶洗净,拌入糯米面中 , 蒸熟或者油炸食用,西南各省称作“清明粑” 。
3.7、薄饼
农历三月初三吃薄饼,是同安人的传统习俗之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其子郑经继承父业,继续抗清,多次出兵攻打闽南一带 , 因清军顽抗造成百姓伤亡惨重 。在郑军反攻下,清军投降,郑军进入城内,老百姓一边迎郑军,一边制作薄饼祭祀死难的亲友 。后来民众就用薄饼在农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 。
3.8、艾叶糍粑
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
3.9、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 。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 。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 , 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不为邪恶所侵,人才能健康,不生病 。这种美好心愿代代相传 , 使这种千年旧俗延续至今,演变成祈求康泰的地方特色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