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几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夺嫡之争?( 三 )


这边是早期有关皇子的党争,可以说对清朝的震动巨大,2位叱咤风云的大臣就此终结可自己的政治生涯 。同时这次事件也让康熙对党争厌恶之极 。所以之后的皇子党争 , 康熙基本都是0容忍 , 一旦发现立刻严惩不贷 。比如对13阿哥的圈禁,对原本声望极高的8阿哥的厌恶,可以说因为第一次太子和大阿哥的党争其实已经使清朝的政治变得紧张起来了,只不过康熙含而不发,必经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但是这个时候却只有四阿哥看出康熙的心思,一边韬光养晦,一边只要是自己的差事 , 那就一定办得滴水不透,显示自己的才华,这样四阿哥既没有因为展示自己的才华让自己锋芒毕露,有没有因为韬光养晦而淡出康熙的视野,所以说那时的党争对政坛的影响第一点反而是党争的人反而会落尽下风,但却鲜有人能看出来 。
其次,对政治环境的影响 。晚年的康熙由于中风事实上处理政事的能力下降,不少大事还是要依赖大臣的意见,早年的党争可以说是良性的,大家仅仅是政见不同 , 但是后来随着皇子的介入,党争则越发恶性,大臣们甚至以党争为荣,附庸成性,对其他党派的人严厉打击,对自己党派的人提拔包庇,如此惨烈的政治斗争确实已经影响到了政坛稳定,甚至是民生军事等国家大事,有点文化大革命的意思吧,人人不搞生产搞斗争,搞的鸡犬不宁 。
之后再谈军事 , 可以说九子夺嫡对军事上也是各种掣肘,比如大将军王胤禵坐镇西北的时候,后方的补给偏偏是雍正的手下年羹尧,这件事不言自明,没有粮食,军队再多也没用,不过年羹尧恰恰是康熙派去的,也许在这个时候胤禵已经不是康熙的人选了,自然派去了年羹尧防止胤禵在康熙自己死后造成军事上的不稳定吧 ,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年羹尧果然降服了胤禵 。
最后说民生,康熙末年其实民生情况大不如前,由于政治风向的变化,朝堂党争激烈,官员晋身的阶梯早已不是出色的政绩了,自然也无暇顾及这些 , 顾的都是攀附上一位皇子贵戚 , 以求得高官厚禄,加上康熙当时对于党争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对于贪官污吏早已无暇处置,以至于贪风四起,自然民生情况也会大大低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