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龙政变是如何发动的?为什么最终会失败?( 四 )


《旧唐书》记载:(神龙)三年七月,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 , 杀三思及崇训于其第 , 并杀党与十余人 。
既然已经确定了目标,那么如今纠结的就是先后顺序的问题 。在当时来看,武家是在长安城的南边 , 而上官婉儿身处皇宫,却在长安城的北边,所以李重俊并不能够同时的对两方进行出手 。故此,在一番权衡之下,李重俊还是率先去了城南,因为在他看来,武家对自己的威胁相较于上官婉儿要更大一些,毕竟长期以来 , 安乐公主和武家父子没少在自己面前冷嘲热讽 。诛杀武家父子的过程毫无波折,手起刀落 , 便解决了一大政敌 , 就此,李重俊离成功就更进了一步 。
然而,在从武家离开前往皇宫准备诛杀上官婉儿时,却并没有如此的顺利了 。据史料记载,在李重俊解决完武家父子后,便“率兵趋肃章门,斩关而入,求韦庶人及安乐公主所在” 。当然,进宫的动静着实太大 , 所以很容易就惊动了李显等人 。当然,当时李重俊进宫所打的口号是“以昭容上官氏素与三思奸通,扣閤索之” , 所以并没有将矛头对准李显乃至韦后、安乐公主 。如果当时李显能够直接将上官婉儿交出去 , 估计会是另一番场面,然而上官婉儿毕竟还是个聪明的女性 , 直接地相李显点名唇亡齿寒的道理 。

景龙政变是如何发动的?为什么最终会失败?

文章插图
在李显看来,上官婉儿所说的不无道理 , 因为纵观前史的政变动乱 , 还没有听说过诛杀臣子后就点到为止的,也许当李重俊遂了心愿诛杀了上官婉儿后,便又会将矛头对准自己了 。故此,李显一家和上官婉儿抱团一同上了玄武门 , 并且“召左羽林将军刘仁景等,令率留军飞骑及百余人于楼下列守” 。当然,刘仁景所带来的仅有一百多将士,而李重俊一方却有三百多人,双方在此时的力量对比并非平衡 。若是李重俊能够迅速出手,纠集兵力发动进攻,倒还有很大的赢面 , 然而 , 李重俊还是有一些犹豫了 。
要知道 , 为将者最为忌讳的便是阵前踌躇,因为时机稍纵即逝,而当两军对阵之时,李重俊却在思虑着如何对待和上官婉儿在一起的李显等人 。很明显 , 李重俊此行的目标很单一,即就是杀死上官婉儿,但是他却不知道 , 自己在杀死上官婉儿后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而李显却不同,李重俊的此番行为已然能够以谋逆论处,再加上在上官婉儿、韦后乃至安乐公主的一番议论下,李显也认为李重俊此举是为了皇位而来,故而自然不能再论父子亲情 。所以,虽然双方兵力失衡,然而一边是踌躇不决 , 一边却是心怀杀意,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
当然,在李重俊犹豫的同时,李显还说了一句话,令得当时的局势瞬间便有所扭转 , 当时,李显对李重俊所率禁军言:“汝并是我爪牙 , 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祚等,与汝富贵” 。简单来说就是劝告那三百禁军好自为之,站对队伍很重要,并且以富贵许之 。李重俊手下本就不是心腹之人,并没有特定的政治立场 , 经由如此一说,自然有所动荡 。毕竟他们也很清楚,自己所做之事一是受命,二是荣华,如今竟然连皇帝都说免罪许贵,那诸多禁军将士倒也就没了继续政变的动力 , 军心不稳,必如山倒,李显与李重俊之间,成败已分 。
6.结束语虽然李重俊发起景龙政变是身不由己 , 并且通过了一定的努力已然取得了部分的优势 。然而,严格意义上来讲 , 李重俊在此次政变中的所作所为仍然存在不少漏洞,这也给政变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一来,当时制定进攻路线之时,便直接去了城南,而并非皇宫 。二者,李重俊并没有认识到谁才是自己真正敌人,以至于因为思虑是否对父皇下手而错失良机 。可以说,李重俊虽然身处皇家 , 却并没有足够的政治觉悟,试想,即便是铲除了武家与上官两大政敌,李显又会如何看待李重俊的这番行为?所以,我们也就能够看到,在政变过后 , 尽管李重俊身首异处,但李显却毫无父子亲情,严肃处理了这次政变,以儆效尤 。故此 , 我们可以认为,景龙政变的最终失败,其实就是李重俊自己给造成的,说到底,他所面对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