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 , 诸葛亮是战后人才凋敝的蜀汉政权中声望、资历的最高者 。刘备东征之前,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黄忠就已经先后亡故 。东征失败,张南、冯习战死,马良遇害 , 黄权被迫投降魏国 。同时 , 声望和资历甚高的司徒许靖、尚书令刘巴,以及骠骑将军凉州牧马超和刘备的妻舅、安汉将军糜竺相继去世 。蜀国已经没有人可以在资历和名望上与时任丞相的诸葛亮相匹敌了 。
所以刘备面临的不是挑选谁为“辅命大臣”的问题,而是如何让这个人尽心辅助幼儿、延续政权的问题 。正史的说法是刘备以情动人,他一方面告诫儿子对诸葛亮要“以父事之”,要像对父亲一样尊重诸葛亮,听从诸葛亮;另一方面,他又当众大大夸了诸葛亮一番(顺便贬低了老对手曹操的儿子一番),推心置腹地说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 。如果刘禅实在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吧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感激涕零,更加忠心事主 。
文章插图
以退为进的刘备
刘备和诸葛亮两人的行为举止虽然如此,但其中大有可琢磨之处 。
第一,刘备在大庭广众之中这样评价诸葛亮 , 都要以皇位相赠了,作为丞相前来听取遗嘱的诸葛亮来说,除了固辞相让外,难道还有第二种选择吗?如果诸葛亮当众说,那我就看情况办吧 , 能辅则辅,不能辅就夺位,诸葛亮还如何获得“辅命大臣”的地位,甚至如何在今后的朝廷立足?
刘备很可能早就“在帐中伏下刀斧手二百,只等举杯为号 , 一拥而上,乱刃分尸” 。在这风动兵起的深夜,诸葛亮立即表演了一场涕泪横流的戏,“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如果刘备和诸葛亮两人真是鱼水情深,推心置腹,刘备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当众与诸葛亮推来让去 。
第二,刘备料定诸葛亮的回答只能是惟一的,借诸葛亮的嘴约束他今后的执政行为 。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誓言是当众发的,耳闻者数以百计 。如果诸葛亮日后心怀篡逆或试图篡逆,立即就失去了道德优势 。中国传统文人都重名声,尤以东汉为最 。
不管刘备是真心还是假意,白帝城托孤都是以退为进的成功战略 。日后的政治发展都证明刘备对刘禅的判断,对未来的把握是正确的 。刘备“诚心诚意,举国相托”;而诸葛亮“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树立了千古明君忠臣的典范 。
文章插图
刘备的分权制衡术
承诺毕竟是苍白无力的 。刘备临终前还设计了复杂的权力结构 , 对诸葛亮进行实质限制 。这就是将身后的权力三分给了三个派系 。刘备召见诸葛亮的同时也召见了尚书令李严 , 在任命诸葛亮为“辅命大臣”的同时也让李严“同为顾命” 。
在蜀汉政权中,李严历任裨将军、犍为太守、兴业将军、辅汉将军 。在地方官任上,李严表现出了出色能力,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又凿通天社山 , 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短短两年就将郡城整修一新,“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是历任犍为太守中成绩最好的一位 。
李严的政绩和官职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 。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诸葛亮为头号辅命大臣,同时让李严“同为辅命大臣” , “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这样的权力结构正好让诸葛亮和李严互相制衡,防范的对象是照行丞相事的诸葛亮 。在短短的一年多内,刘备多次笼络提拔李严 , 并籍由其政治地位的上升以及原有的基?。罡鹆潦髁⒘艘桓銮看蟮亩粤⒚?。刘备选择李严与诸葛亮保持制衡 , 也因为李严本身与诸葛亮是同乡,在荆州和四川两大派系中都有关系 。这就为双方的利益协调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以免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内讧激烈,难以控制 。
- 西周为什么会陷入礼崩乐坏?周天子的军队如何走衰的?
- 郑庄公是怎么打败他弟弟共叔段的?
- 平板电脑能打电话吗 华为平板电脑能打电话吗
- 弯弯的什么 弯弯的什么闪闪的什么填空
- 刘邦给项羽家属赐刘姓的目的是什么?他不怕遭报复吗?
- 八国联军撤退后,慈禧是怎么对待那些不进京勤王的东南各督抚的?
- 噶尔丹的草原帝国是怎么破碎的?
- 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宝失踪的明惠宗朱允炆吗?
- 刘恒为什么被拥立为帝?实际上他是唯一能继承的人选
- 郑和每次下西洋的时候为何只带中年女性?为何不带年轻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