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国功臣安置妥当之后,汉文帝随即下诏“令列侯之国”,但是他的这个诏令并没有得到功臣派的支持——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富贵温柔乡而前往偏远的封地呢?更重要的是,功臣派只有抱成团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一旦被打散了就失去了他们在都城中的势力,很容易被各个击破了,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汉文帝当然清楚他们的想法 , 于是他对当时的丞相周勃说:“前日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 。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意思就是:我堂堂皇帝说话好像没人听啊 , 周丞相你勉为其难,给大家做个表率吧!汉文帝随即罢免了周勃的丞相职位,而已经被汉文帝的威严所震慑的周勃最终听令之国,以至于“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 , 绛侯勃自畏恐诛 , 常被甲 , 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不久之后,“有上书告勃欲反”,忙于保命的周勃没有了“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的威风 , 彻底成为汉文帝的臣子 。
功臣派领袖人物周勃尚且如此,其他功臣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汉文帝在与功臣派的较量中胜出,天下大权终于被牢牢把握在皇帝手中 。
文章插图
第三步、震慑和削弱诸侯王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提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施行的是“郡国制”,即郡县与分封并行的制度 , 在汉朝建立之初,皇帝直辖的只有区区15个郡,另外四十余郡都掌握在各路诸侯手中 。王权因而成为皇权的一个重大威胁,正如贾谊在《治安策》中所说:“若此诸王,虽名为臣 , 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因而他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汉文帝在位期间虽然并没有启用贾谊、晁错等人以削藩,但他仍然采取行动震慑以及削弱诸侯王:
1、对诸侯国的震慑 。汉初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力 , 为了避免再次引起国内动荡,汉文帝对诸侯王一般采取怀柔政策,比如吴王刘濞“诈病不朝”,他便“赐以几杖” 。但是济北王刘兴居曾经趁着汉文帝准备御驾亲征之际“发兵欲袭荥阳”,汉文帝便命柴武率军十万平叛,最终刘兴居自杀 。淮南王刘长企图谋反,汉文帝发觉之后将他废黜 , 淮南王随即自杀 。这都说明汉文帝对诸侯王并不是无限度地隐忍——他善于抓住几乎给诸侯以震慑 。
2、削弱诸侯势力 。汉文帝在位期间将赵国一分为二(封赵幽王长子刘遂为赵王,幼子刘辟彊为河间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分淮南为三国 , 尽立厉王三子以王之);将齐国一分为六(分齐为六国,尽立悼惠王之子六人为王),如此一来,诸侯国势力被削弱,汉文帝的这种措施为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提供了先例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 虽然汉文帝即位之前在京城并没有稳固的势力,甚至处处受平定诸吕的功臣派掣肘 , 险些成为他们的傀儡 。但是他即位之后先是掌握了军权,随后又致力于削弱功臣和诸侯王的势力,最终将皇权一步步加强,为汉朝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唐朝被称为是最开放的朝代,他的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 三国纪灵的武功如何?其实被很多人低估
- 王希孟是被宋徽宗处死了吗?
- 王守仁为何被称为明清第一牛人?
- 范蠡西施归隐哪里?他们最终被活活淹死了吗?
- 何昌言为什么被宋高宗当做叛臣?
- 侯景之乱是怎么发生的?
- 张柬之晚年为何一再被贬?拥立李显有功最后却气愤致死
- 吕后真的和审食其有什么关系吗?刘邦有没有被戴绿帽?
- 范蠡为什么被当做“财神”?看看他经商后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