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可以作为夏朝存在的证据吗?( 二 )


《夏小正》虽然在内容上是十二月文,但是只有正月到十月是有星象记载的,而剩下两个月份的星象记载空缺,同时这十个月的星象记载与后世研究中全年的星象记载相当 。
比如《夏小正》中“五月”有记载“时有养日”,而“十月”有记载“时有养夜” , 所谓的“养日”或“养夜”,根据后人的释读,应该分别是夏至日和冬至日,从“养日(夏至日)”到“养夜(冬至日)”只相隔五个月份,由此也可以推断,《夏小正》中用的历法是十月历,也就是说一年是按十个月算 。
所以,空缺星象记载的这两个月,应该是后人不明白上古时期的十月历,而画蛇添足上去的 。这也是古籍在流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就是后人因为或笔误或误解或其他种种原因而篡改古籍 。
其实十月历在其他古书中也是有记载的,比如《逸周书·周月》中就有记载:周正岁首,数起于一而成于十 。次一为首,其一则然 。
汉代的经书《太平经》中也有记载:十号数之终也,故物至十月而反初 。

《夏小正》可以作为夏朝存在的证据吗?

文章插图
这是一种相当古老的历法,以多种星辰为坐标来进行观测和制作历法,所以,在《夏小正》中会有比较详尽的关于星象的记载,这是因为星象是夏朝时期历法制作的根由 。
根据《夏小正》中的记载,古人把这种历法称之为“古夏历” 。这与后世记载中的殷商所用的每年两季的太阳历法,以及后面的周朝使用的我们比较熟悉的历法是不同的 。
【《夏小正》可以作为夏朝存在的证据吗?】而周朝时候用的新夏历,也是来自夏王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古夏历 , 也有学者因此推断,夏王朝与周王朝之间可能同源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也可以确定《夏小正》这部分内容,也就是星象和历法,确实是记录自夏朝,或者至少是夏这个文明圈 。
2、从《夏小正》到《诗经·七月》 。
《诗经·七月》也是一首记载了许多时令和物候的长篇诗歌,这首诗歌与《夏小正》最大的关联在于也是用的古夏历,也就是十月历 。从“二月 (春日)有鸣仓庚 ”到“十月 蟋蟀入我床下 获稻 纳禾稼 涤场” 。
后世的学者对这两个史料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比对,认为从物候的记载来看,可以认定这两个史料用的是同一种历法 。而且在用词的相似度、物候、天时以及时令 , 节气庆祝等方面来看,也有高度的相关性 。
《夏小正》:二月有鸣仓庚 。《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
《夏小正》:二月采蓄 。《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
《夏小正》:三月摄桑《七月》:蚕月条桑 。
……
《夏小正》:九月王始裘 。《七月》: 九月授衣 。
《夏小正》可以作为夏朝存在的证据吗?

文章插图
这种相似性至少代表着一种文明的继承,显然 , 周王朝与夏王朝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 。史书上记载周朝的先祖是后稷,《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又说: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
从史书记载看,周朝的先人是夏朝时期的农业部部长,周朝的兴起也正在此时 。从这一点看,周朝应该是夏朝时候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诸侯国或方国 。而这个诸侯国在商代夏后,“自窜于戎狄之间” 。
从史料记载看,商代夏的过程并不算残酷,对于大部分的小诸侯国和方国,商朝并没有举兵征讨,在这种情势下,周朝的先人却逃走了 , 这从侧面证明,周朝与夏朝的关系匪浅,甚至就是夏朝的高层 , 所以在面对商朝来袭的情势下,选择了逃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