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他混的比范进还惨( 二 )


同时 , 也在父亲的呵护下,16岁即早早完成了婚姻大事,与陶氏的第一次婚姻 , 使他与全椒望族金氏门第的关系更密切了 。18岁 , 回乡帮助料理岳父丧事 。20岁 , 去滁州为姐夫金绍曾病故奔丧 。过早丧母的吴敬梓很小就面对严酷的世事,对于他 , 虽然是冷酷了一点,但却磨炼了他 , 使他的思想提早成熟起来 。
正因为有了这十年的种种经历,才使他最终与官场决裂 。过早的婚姻没有能像第二次与叶氏婚姻那样 , 完全摆脱了父母包办,婚姻之言的封建传统的模式,而带给吴敬梓一个全新的自主婚姻 。吴敬梓在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于赣榆,是一个人在语言上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之一 。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他混的比范进还惨

文章插图
二、败家之子
康熙六十一年吴霖起因病辞官 , 吴敬梓陪送父亲从赣榆返回故里,但吴霖起终于一病不起 。吴敬梓二十三岁中秀才 , 也就是在这年,父吴霖起病故 。从此吴敬梓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先是族人们倚仗人多势众 , 提出了分家的要求 , “兄弟参商 , 宗族诟谇” 。在一场争夺遗产的内战中 , 孤立无援的吴敬梓终以失败告终,留给他的资财寥寥无几 。
分家之后,吴敬梓的病弱的妻子陶氏也因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 , 饮恨而死 。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也由此发生了变化 。
吴敬梓的父亲吴霖起留下了二万多两银钱的巨额遗产 , 可是敬梓“素不习治生 , 性富豪上”“倾酒歌呼,穷日夜”,“生性豁达,急朋友之急”,族人之间有“夺产之变”,“兄弟参商,宗族诟谇”,视之为败家子,“乡里传为子弟戒” 。
在雍正十一年(1733),与续弦叶氏迁来南京,移家金陵秦淮水亭,住在秦淮河畔的白板桥西 , 家境已困,从此,吴敬梓在南京定居下来 。“枭鸟东徒,浑未解于更鸣”!(《移家赋》)33岁、不名一文的吴敬梓移家南京时,他在族人眼中已是“传为子弟戒”的“败家子” 。
到了“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的地步,他仍拒不参加傅学鸿词科考试 , 仍好交友,“四方文酒之士 , 推为盟主” 。
当“长老苦口讥喃喃”干涉他的自由时,他“叉手谢长老,两眉如戟声如虎” 。他的“痴憨”、“颠憨”、“隐括”终一生而不变,与小晏何其相似!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他混的比范进还惨

文章插图
三、穷困潦倒
乾隆元年(1736年) , 安徽巡抚赵国麟、江宁巡导唐时琳 , 和学台郑江力荐他前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他因消渴加剧拒绝,堂兄吴檠、友人程廷祚则落选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囊无一钱守 , 腹作千雷鸣”,以至以书易米 。
每年一到冬天,气温苦寒,与朋友在晚上到城外绕行,歌吟啸呼,称之为“暖足” 。密友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描述:“出城南门 , 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余生平交友 , 莫贫于敏轩 。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 。
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 , 不烦是也 。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窒其躬,传其学,天之于敏轩 , 倘意别有在,未可以流俗好尚测之也 。” 。
吴敬梓在真州曾投靠革职回乡的官绅杨凯,由于生活困窘 , 他有《雨》诗曰:“明晨衔泥问杨子,妻儿待米何时还”,表示希望杨凯资助其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