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三公有哪几个家族( 二 )


同样拒绝征辟的人很多,都有各自的原因,有的是看不上征辟他的人 , 有点是另有目的,比如司马懿为了拒绝曹操征辟,不惜装病7年 。

四世三公有哪几个家族

文章插图
3、门生故吏与二元君主观诸侯讨董之时,袁绍的真实官职是渤海太守,而渤海郡其实是冀州下辖的一个郡,当时的冀州牧韩馥是袁绍的顶头上司 。
讨董失败之后,诸侯混战 , 袁绍图谋冀州 , 韩馥本身胆小怕事,加上自己是袁氏门生,害怕汝南袁氏的声望,因此私下让出了冀州牧的官职,这让当时袁绍的声望一时无两 , 仅仅靠汝南袁氏的声望,不出一兵一卒,就夺得了一州之地 。
韩馥的“袁氏门生”,其实就与当时的选官制度有关,荐主与被荐人在政治上发生君臣关系 , 在私人感情上发生父子关系 , 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 。大官们历年荐举士人,形成大大小小的私人集团 。这就是“门生故吏遍天下”的由来 。
不仅胆小懦弱的韩馥是袁氏门生,大名鼎鼎的董卓也曾经是袁氏故吏,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这是其政治生涯上的一个转折点 。
所以他对袁氏其实还是比较照顾的,当他掌控朝政之后,很多大事都与太傅袁隗商议,要不是袁绍在外面联盟讨董 , 他也不至于杀了袁隗与袁基一族 。
所谓二元君主观 , 封建时代,皇帝自然是所有人的君主,加上当时特殊的举荐制度,举主也算是被举荐者的效忠对象,因此有人称之为“二元君主观” 。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后汉书·袁绍传》
四世三公有哪几个家族

文章插图
4、四世三公家族的诞生,罪不在选官制度三皇五帝时期,天下为公,能者居之 , 所以有了“禅让制”;夏商周时期 , 上至国君,下至普通官员,都是世袭制,又叫“世卿世禄制”;秦朝为了横扫八荒 , 一统六合 , 建立了军功授爵制度,但是主要适用于战争期间;两汉的察举和征辟,在初期也为帝国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至于之后的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在开创初期其实也都是非常先进的,适合当时社会发展 。
只不过 , 最终因为掌权者的私心,选官制度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才让权利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很多有才之士上进无门 。
至于提问者所言,锁死了普通百姓的上进渠道,我个人是不认可的 , 就两汉而言 , 士人才能被称之为“人”,任何官员选拔也好,政治斗争也好,都是在这个圈子内的,普通百姓,只不过是“草芥”而已 , 曹老板动不动就屠城,可是也有“唯才是举”的美名 。
不说无论什么制度,百姓都没有上进之门,就说那时候的百姓连字都不认识,怎么去当官?文书都看不懂,还不是被那些文书小吏所肆意蒙骗?
所以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其实并不是选官制度的问题,而是人的私心作祟,无论什么制度,执行者不能贯彻执行,都是如同虚设 。
四世三公有哪几个家族

文章插图
5、世家把持朝政之后四世三公只是世家把持朝政的一个缩影,从当权者,也就是皇帝而言,自然是想改变这个局面的 , 有名无实的汉献帝不说,桓帝、灵帝时期,其实也是有过多次举措,比如两次党锢之祸,比如卖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