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人为何写字那么好看?有何技巧?( 二 )


初步一想也对,笔豪短,可能更好控制笔势 。但是临习时发现并非如此,长毫写字,只要功夫、腕力用到,也能写出好看的字 。那古人为啥只用笔尖蘸墨呢?有可能是画家在创作时失真了?估计可能不大,因为古代画家观察生活的功力可谓精到细致,不太可能画错的 。
后来,看到书法家孙晓云女士写的一本书,上面对此有过专门论述 。孙晓云说 , 先秦至汉的笔毫皆为兔毫,是兔箭毫,是指秋季狡兔脊背上的两溜硬毛,也叫紫毫 。毫硬则挺,挺则有弹性,有弹性才适合于转笔 。
到了唐代 , 许多动物的毛都用来做毫,如麝、狸、马、鼠、狐、鸡以及人的胎发 。尽管如此,兔毫仍然是首?。?保持着正宗 。宣州兔毫所制的紫毫笔 , 选料精细 , 制作讲究,当时价值如金,成为“贡品”,大受文人墨客赞扬 。

我国古代人为何写字那么好看?有何技巧?

文章插图
宋代书家大抵仍用兔毫笔 。黄山谷、苏东坡推崇的宣州“诸葛笔”,主要以兔毫中上乘者——紫毫为主 。狼毫还是清代从朝鲜传入的,现在倒是普遍地在用 。
孙晓云说,记得很小的时候,所用的“大楷笔”、“小楷笔”皆是羊毫 。她母亲叫她只将笔毫泡开三分之一 , 仅用笔尖上的毫 。她母亲小时就是这样用毛笔的,那时的上辈人都是这样教的 。
孙晓云后来翻看明代董其昌、查士标以及明末清初的一大批书画家的墨迹时,总是见他们大约写四五个字墨就枯了,再蘸墨 。这往往是由于小笔写大字之故,但见他们笔画圆润、饱满,完全不像是尖小的笔所书 。只有一种可能 , 就是像她母亲教的那样 , 用较大的笔,只泡开笔尖用 。
我国古代人为何写字那么好看?有何技巧?

文章插图
董、查的年代,羊毫笔已经十分走俏,由于没有硬笔心 , 笔毫完全泡开会瘫软无力,如若只泡开笔尖一点,上面三分之二的笔毫由于是用胶裹牢,实际上起了硬笔心的作用 。因为是较大的笔 , 如若又是羊毫,所以笔画柔和、圆润 。嘿,这正是纯羊毫的软笔当兼毫用的绝好办法 。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转笔方便美观吗 。
综上所述,如果是初学者,确实不妨可以笔尖只蘸一点墨,毛笔不要全部泡开 。等到功夫到家后 , 再全部泡开,锻炼笔力、腕力 。毕竟,古人的做法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 , 又不能盲目照搬 。因为古代书画中,也有不少显示,笔墨是浸满整个笔毫的 。